我的职业和工作地点,不是像电视中那种明亮的写字间,干净的玻璃窗,整天西装革履,白衬衫一尘不染,时不时和隔壁间隔的OL女郎不期而遇,擦出火花,来段邂逅;或者下班之后高档餐厅,红酒挂杯,牛排蒸腾。
而是像一般工厂一样,一间大办公室,里面坐满员工,有工作的时候负责人带上几个人出去工作。没有工作的时候,所有人就围坐在一起吹牛侃大山。由于工作性质原因,班组全都是大老爷们,之前唯一的一名女员工也远走高飞了。
员工们来自五湖四海,习性脾气各不相同,有终年在外漂泊的老师傅,也有其他公司借调过来的壮年,更多的,则是大专院校刚刚毕业的孩子。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如今电影电视剧的影响,很多孩子来到之后,都很注重与领导搞好关系,甚至觉得这比工作本身更加重要,这不由得让我觉得他们是不是在学校里就沾染上了社会的习气并加以运用。
我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好事情,要是社会上侵染许久的老油条也就罢了,可他们才刚刚毕业不久,有的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有几个特别明显,他们会在工作时不见踪影,其他人头顶烈日汗流浃背他却在一旁凉快,等到领导快要来的时候他们又会恰好出现在工作现场,还装作一副热火朝天大无畏的模样;他们会在脏活累活出现时恰好有些状况,等到快收工分奖金的时候又及时出现,一副劳苦功高跃跃欲试的模样;他们会千方百计得知领导们的生日,并在那一天有所行动,还假装一切都是天意。还会找到各种理由和借口用他们微薄的薪水请领导吃饭,酒过三巡竟会称兄道弟,立马现出原形。
每次跟领导汇报工作,他们总是会对上述几个孩子印象深刻,直接明示这几个不错,要不惜代价留住并重点培养。至于那些踏踏实实工作不善言辞的员工,反而在领导心目中没有什么分量,至少连名字都交不上来,有的还会弄混。
一来二去,中间很多矛盾就产生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攀比之心,不患寡而患不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些老实忠厚之人渐渐心生怨气,也就不似之前那般努力与拼命,消极怠工,阳奉阴违,甚至公然顶撞。
后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经常在公开场合告诫他们,我们的工作性质不是白领,更不是公务员,我们是工匠,是靠一步步脚踏实地一滴滴汗水浇筑而成的,与其费力的讨好某个人,不如在现场沉下心来,学习相关技能,夯实自身,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在团队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让团队离不开你,让领导倚靠你,这样你自身的分量自然而然在领导心中就加重了。你们的收入也是随着你们在现场的表现和对于团队的贡献多少挂钩的,不是哪一个人能够决定你们的命运的,能决定你命运的,是这个团队。
这也让我想起《鹿鼎记》中的一个片段,本身就是千穿不穿马屁不穿的韦小宝要去攻打神龙岛,准备找了几个武官,其中有一个对他很是不服气,更没有给他送礼并阿谀奉承,但是韦小宝竟然最终选择了这名武官,并且对他很是尊重,因为市井出生的韦小宝明白,有本事的人往往都不会拍马屁与阿谀奉承。
说是不会可能也不对,他们只是不屑这么做,一般但凡有些本事之人总会有些清高,觉得自己凭本事吃饭,无需那样卑躬屈膝的活着,更不用凡事看别人脸色。
在众多描写职场和白领的电视剧、电影之中,因为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无心的动作而获得高升的事例比比皆是,甚至会让人误以为多年的努力与满腹的才学都抵不上那一句话。“办公室政治”的传播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察言观色,如何拉帮结派,如何勾心斗角。
不由得回想起毕业前夕,班上很多同学都不惜重金制作精美绝伦的简历,并且拼命学习那些所谓的面试技巧,如何说出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如何做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举动,如何才能给人留下最好的印象。而忘记了真诚和简历以外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本末倒置之举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还要蛊惑多少年轻人纯洁的心灵。
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明敲暗击之下,有几个小孩终于回头是岸,在工作中不再偷奸耍滑。而有几个,则没过多久就因为吃不了这番苦而相继辞职了。
相信这些回头是岸的小孩应该会比其他闷头工作不问世事之人更有前途,毕竟,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当今,情商,还是很重要的。
经过这一番历练,希望他们会明白,情商,是很重要,但是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真诚、脚踏实地,做个人格健全之人,也许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