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遇见你——醉美大西北

      (前言)

  十年前的暑假,我陪同爱人孩子进行了一场历时十七天的青藏之旅。那场旅行如同我眼中最美最艳的那朵花,常开心中、从未败落。

    蓦然回首,十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我的青春已渐行渐远,两鬓已挂满银丝,皱纹悄悄爬满眼角,眼神不再坚毅。

      谁人不悲伤,谁人又不无奈?

    当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照进屋内时,我忽然惊觉:无论世事变迁,日子还得朝前过,该去的远方还得去,该追的风还得去追。又怕热情过期,那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终成那兑现不了的承诺。于是一场我与航蓄谋4年之久的旅行在今夏终于变成了现实。

        (一)

    7月2日是本学期的最后一天,上午我与往常一样正常上班,下午整理好行装,晚上早早吃过晚饭,大约7:30在孝感火车站与同事们汇合。

    我们一行五人拖着行李箱,带着大包小包齐聚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当时那情形有点像落荒而逃的难民,但每个人的脸上却洋溢着无法掩盖的激动、喜悦与笑容。

    因为正值暑假,也是旅行的旺季,尽管我们提前半个月也没有抢到卧铺票。从孝感至西宁全程21小时,全是硬座。即便如此,因为有挚友相伴,这点痛又算得了什么?不怕,啥也不怕……

      几位姐妹开启了“方城之战”,而我难得拥有这样的慵懒时光。想想近期忙于期末复习工作,忙于学生们的毕业工作,手中的笔已搁置好久,脑中文字的印记愈来愈模糊。

      两个月前,我曾一口气读完朱林华老师送我的新书《朝着亮处走》。当时那读后的感慨如雪花般纷纷扬扬地落下,只是自己给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总没有提笔为朱老师的这篇著作留下只言片语。

    今天我无处可逃,无处可躲,火车上的喧闹恰恰给了我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于是我拿出纸笔,以双腿为桌,如同当初一口气读完那本书一样,也是一口气凭着记忆写完了一篇读后感。

      当我合上笔记本,盖上钢笔筒的那个瞬间,身边一位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轻声问我:“阿姨,您是老师吧?”我笑着点点头,她大方地向我介绍她是兰大的学生。她说她看了我好久好久;她还说她喜欢我专注笃定的眼神,专注写作时的模样;她也说现如今能提起笔的人已经不多了。见她那么健谈,又那么可爱,我也与她攀谈起来,当我们谈到就业问题时,她非常淡定地说,如果她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她就回伊犁放牧。

      听到一个小姑娘如此坦诚、如此洒脱、如此看淡生活的磨砺、对未来的人生方向与规划如此清晰时,我震惊了。是啊,如果生活不能给我繁花,我就选择回归自然,这不是躺平,更不是放弃,而是一种超凡脱俗而又豁达的人生智慧。

    看来这二十几小时的硬座根本没有你我想象的那么糟糕,这二十几小时的时间也没有你我想象的那么难熬。

    上车,向美好出发!

    下车,另一段美好启程!

          (二)

    一到西宁,记忆的闸门被时光的洪水冲破,十年前来西宁时的情景如电影般在眼前放映,那种久违的亲切感迎面扑来!

      面对这座高原古城,我大声喊道:“西宁,我又来啦!”

      回想十年前的西宁火车站,周围还是一片荒凉,如今已是高楼林立,人头攒动。更让人意外的是,英的朋友早早来到火车站迎接我们。在这千里之外的大西北能见到家乡人,听到家乡音,那是何等的亲切,又是何等的幸运啊!

    待我们入住酒店后,热情的余总用一桌地道的湘菜为我们接风洗尘,以表他的地主之谊。

        (三)

      来西宁之前,航在小红书上找到了青海一家旅行社,为我们做了周密的青甘大环线之旅的安排。

      我们从西宁出发,环绕柴达木盆地,翻过青藏高原,穿过河西走廊,一路向西。途经日月山、青海湖、察卡盐湖、察尔汗盐湖、大柴旦翡翠湖和黑独山,出阳关、到敦煌,走沙漠,过瓜洲,入张掖,最后翻过祁连山,返回西宁。

      (四)

      四号的早上,我被一阵淅淅沥沥的雨声所惊醒,心中有些许的担忧,心底还在埋怨这天公也太不友好了吧。

    唉,终究还是我杞人忧天了,车子走到半路,雨停了,天色也越来越明朗了。我一直趴在车窗边,看沿途的风景,手机不停的捕捉每一帧与众不同的瞬间与画面,生怕错过了这绝美的高原风光。   

      从西宁出发,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文成公主曾经停留过的日月山。

      日月山的草甸水草丰美, 一眼望不到边。五色经幡在风中摇曳,好像在欢迎远方的游客。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在草地上吃草。草丛中红色的球兰花点缀其中。远处的绵延起伏的雪山、蓝天、白云、草甸、牛羊交织成一幅美轮美奂的高原画卷。

      我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纷纷下车打卡拍照。我们也学着抖音中的那群时尚时尚大妈,戴上红围巾和墨镜,手指天空比个耶,中年大妈的那套标配动作我们都一一演示。

      (五)

翻过日月山,来到了青海湖。“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高原湖泊,被誉为镶嵌在高原上的一颗巨大蓝宝石”。

    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深邃的孔雀蓝,微风拂过,湖面波光粼粼。成群的候鸟扇动着翅膀,掠过水面,翅膀的拍打声与湖水的轻吟交织成一首自然和谐的交响乐。

    我们展开双臂,用力挥舞手中的纱巾,吹着微风,看云卷云舒,赏雪山倒映湖面,听海鸥“啾啾”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观这海天一色的美景,感受这凉爽、壮阔、空灵、绝净的高原蓝色风光。

      (六)

      来青海之前,我在网上了解了一下茶卡盐湖的历史与近百年的发展与变化。

    走进茶卡盐湖,仿佛走进了一片魔幻的世界。我们换上红色的长靴,坐上景区小火车,观赏沿途的盐湖风光。那纯净的天空、絮状的云朵倒映湖中。湖面犹如一面巨大的玻璃镜将天空的蓝,云朵的白,还有远处雪山的轮廓完整复制,形成天空与湖面上下对称的梦幻世界,这大概就是人们称它为“天空之镜”的缘故吧。白色的巨大盐雕屹立湖边,好像在向游客诉说着茶卡盐粒所有的风霜岁月,美得让人窒息。

    此时,我漫步盐湖中,每一步都像踏在云端上,晶莹的盐粒“沙沙”作响,伙伴们身着鲜艳的衣裙随意摆拍。游客们也纷纷驻足盐湖之中,用一个个镜头捕捉那如诗如画的美景。   

      可以说,茶海盐湖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人类的文化与艺术的瑰宝。而勤劳勇敢的盐湖人,正在谱写新时代更美的续章!致敬神秘的茶卡,致敬每一个在荒漠中奋斗的茶卡人和建设者!

      察尔汗盐湖是世界上第二大盐湖,处于柴达木盆地的腹兴地带。

    走进察尔汗,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这里的盐湖因为矿物质浓厚的差异,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蓝如孔雀、白如乳汁、绿如青苹果、黄如琉璃。各种盐花奇形怪状:有的像牛羊,有的像蘑菇,有的像盛开的玫瑰……

    察尔汗之美,超乎你我的想象,察尔汗的美不仅温柔了岁月,还让你我的心灵得到了那份从未有过的澄澈与宁静。

        (七)

      黑独山是一个黑与白的世界。这位黑色的雅丹巨人在荒寂的戈壁滩上静默地伫立了千百万年。当我走进黑独山的那个瞬间,仿佛一脚踏进了月球的深处,我独坐沙中看云影层层叠叠,思绪也随风飘向沙漠深处,感知没有生命迹象的孤独与苍凉。

      如果说黑独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那张掖的五彩丹霞就是上帝打翻的一个调色盘。是谁雕琢了这片土地的五彩斑斓?又是谁让这片土地石林雄起?是风霜,是岁月!这里的一沙一粒,一山一崖无不诉说着岁月的厚重,历史的沧桑。         

      敦煌的壁画精妙绝伦、神采飞扬、栩栩如生。勤劳智慧的中国工匠把浪漫的飞天遐想刻在泥土之上,散发着千年不朽的光芒。每一处雕塑都把东方美学尽情绽放,每一幅壁画都能开出最炫的文明之花,让千年的信仰变成永恒!

      黄沙也想一睹蓝天白云的模样。于是,在这万里的沙漠之中睁开了月牙般的眼眸。千年的胡杨活成了沙漠中最美最亮的那一抹绿,单枪匹马苦苦守护那弯朦胧如纱的泉水,让她千年不涸。

      夜晚的鸣沙山银河低垂,星光点亮了夜空。万人合唱的声响回荡在旷野之中,燃爆了整个沙漠。如果你的心灵想得到彻底的释放,那就一起来合唱吧!

        (结束语)

      这次的西北之旅历时十天,我们的车子沿着当年文成公主进藏的车轴印,循着张骞出塞的足迹,走过了湖泊、草原、雪山、峡谷、沙漠。

      我们的每一步、每一程、每一眼都是先辈开拓的回响,都是古人留下的文明密码。

      这趟旅行不仅看尽了千里的大漠风光,更是与岁月、与文明、与历史的一次完美邂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想做的事情马上去做,不要因为想跟某个人一起去做就一直等待。很可能最后你既没有等到那个人又没有做成那个事。 六月初裸...
    尹木西阅读 4,145评论 7 8
  • 8.11号 早晨6:10 迎接着朝阳,我们一行从上海虹桥火车站出发,此次首站到达地是兰州。 高铁上,我...
    25dbc4ce6d8f阅读 3,375评论 6 1
  • 有人说,有生之年 一定要去一趟大西北。 因为, 去了一次大西北 就相当于去了10次旅行 大漠、戈壁、石窟、雅丹、丹...
    那天_bf2a阅读 4,831评论 0 3
  • 有人说:旅行,不过是为了迷失自己,然后发现自己。趁还年轻,趁身体还行,趁有颗能说走就走的心,那就出发吧! 机缘巧合...
    Harley_Shen阅读 6,428评论 7 5
  • Day1 十堰——定西 ‌ 很早就想到青海放飞自我,提前查了游记,做了攻略,担心贱车有高反,还给她做了个大...
    在望_阅读 3,991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