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一岁半了,最近突然变得“小气”起来,以前吃东西都是先拿给爸爸妈妈吃,然后在自己吃,出去玩也很愿意把食物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可近来突然变了个人似的。
不让其他孩子坐他的餐椅,碰他的玩具,别人的玩具他想玩直接抢过来,不还给人家。如果碰到大宝宝抢不过,就发脾气大吵大嚷。
很多父母因此而指责孩子“不懂分享,太自私,小气,抠门”。其实这是宝宝进入了物权意识敏感期,爸爸妈妈需要充分理解这一阶段宝宝的心理,并且帮宝宝平静地度过这一时期。
物权敏感期概述
宝宝的“物权敏感期”一般出现在1岁4个月到3岁之间(具体有个体差异),宝宝开始知道他是一个独立个体,表现比较“自私”,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我的”,甚至霸道,以此来建构宝宝的独立性,建立安全感。
物权敏感期的表现有哪些?
语言方面:“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
动作方面:伴随攻击行为。当宝宝看到有小朋友靠近自己玩具的时候,便会使用手或者脚攻击对方。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直接过去抢,甚至因为抢玩具和小朋友出现推搡,拍打。
情绪方面:易冲动。当宝宝想要某种玩具不能得到满足时,当从大孩子手里抢夺玩具失败时,崩溃大哭,大吵大嚷,情绪激动。
物权敏感期的发展阶段
0-1岁:
没有物品归属权的概念,愿意把自己拥有的一切与别人分享
1-2岁:
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只要看见的、摸到的或者他喜欢的东西,就都是我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能够分清楚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但对“你的”和“我的”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晰,因此看到喜欢的玩具,还是想要伸手去拿。
2-3岁:
我的东西你别动。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宝宝到了2岁左右,开始懂得“所有权”这个概念。能够意识到东西是自己的,在表达上也经常使用“我”这个字。
谁的东西谁做主,公共的东西大家一起玩。
如何帮宝宝顺利度过物权敏感期?
1. 不强迫孩子分享个人物品
对于自己的玩具,孩子应该享有绝对支配权,“想分享就分享,不想分享就不分享”。
有其他小朋友想玩他的玩具或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孩子的东西时,都要先询问孩子的意见。
如果孩子不同意,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决定。不要勉强或喋喋不休的做思想工作。更不要为了大人所谓的“面子”强迫孩子分享,甚至擅自将孩子心爱的玩具送给他人,这样很容易对孩子的内心造成伤害。
2. 别人的东西,别人做主
如果宝宝想玩别人的玩具、使用别人的物品,家长要告诉宝宝:先询问他人的意见,经过同意了才能使用,并且要表示感谢。
例:小明14个月,看到可乐正在玩飞机直接跑过去就想把飞机拿过来,这个时候家长适当加以引导,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那是哥哥的玩具,没经过哥哥同意我们不能动哦。”
“可乐哥哥想一个人玩,我们不要打扰到她,和妈妈一起看看哥哥是怎么玩的。”
“哥哥准备回家了,我们把飞机还给哥哥吧,谢谢哥哥分享玩具给小明玩!”
3. 帮助孩子建立公共场所活动原则
可以同时供多个小朋友一起玩的玩具,要在礼貌的打招呼后加入队伍当中去。
不能同时玩的玩具,要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排好队、轮流玩。
鼓励孩子“不要霸占太久”,大家都能玩到才会更加开心。
4. 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通过情景设置或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到和别人分享的快乐,逐步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比如乐乐在玩瑜伽球,把球分享给妹妹一起玩之后,乐乐把球扔过去,妹妹推回来,两个人玩的不亦乐乎,比一个人好玩多了,让孩子感受到和别人一起分享也是很快乐的事情。
家长在平时要鼓励孩子分享:分享既不会失去玩具,又能够收获朋友。并在孩子做出分享行为时及时给予肯定,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5. 切忌家长替孩子开口交际
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经常替孩子开口交际会阻碍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
孩子比我们想象得更聪明,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很快就能成为一名懂道理的社交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