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把自己锻炼成多谋善断的精英人才!


在正文开始前,我得警告你,这篇文章很长,但我强烈的建议你,认真的阅读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因为在这篇文章中,你能学到很多不为人知的、促使你更快成功的智慧与秘诀……


正文


毕业等于失业,十年寒窗不如胆子大,这些年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大学生的负面言论,尤其是很多高材生毕业之后的工作水平并不高,这就导致仿佛读书已经成了一个毫无意义、浪费时间的事情。


在我看来,这些言论纯属于在瞎扯淡,任何时候读书学习都是一个人必须要做的事情,只不过学习并不仅仅指的是在学校里读几年书,拿个文凭。


我不赞同读书没用这种说法,但是我还是比较赞同一句话的,那就是:文凭不代表水平,学历不代表能力。


在社会上很多人并没有什么高学历,但依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李嘉诚前辈,初中都没有读过,但却一手打造了长江实业集团,不得不让人佩服。


李嘉诚前辈是没有在学校里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是他却一直都没有放弃学习,在他刚刚起家做塑胶花的时候,就是通过读英文报纸得到的信息。


所以说,在任何时候一个人都必须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但为什么很多人明明一肚子知识,却干啥啥不行呢?这往往是因为这些人缺乏了以下的三个因素造成的:



1、亲身历练,培养实战意识


世间的万事万物,说的再好,都不如你自己亲身体验一次。

如果一个人仅仅是死读书,那就算读再多的书也没用,因为你不去实战,就会很容易出现各种假想问题,然后自己吓唬自己。


在晚清时期,名臣曾国藩如果想培养一个人才,就会把一个人放在营一级的职务上,让人才去各个部门历练。


为什么曾国藩会选择把人才放在营一级的职位上,而不是选择更高的职位或者更低的职位。


原因有二:一是营一级的职位具备所有的功能部门,可以让人才进行全方位的掌握与了解。


二是因为这个级别需要面临前线,可以实际的把握住战场上的各种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人才真正的参与战场磨练,让人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异想天开。


这就如同我们现在的很多人一样,书读了一大堆,各种理论各种道理张口就来,但是一旦具体执行的时候就傻眼了,根本无从下手。

现和在的某些专家教授一般,光会动嘴皮子,真遇到实际问题就啥也不是。

真的要想把知识学以致用,必须要像毛主席说的那样: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而不是纸上谈兵。



2、培养心态、锻炼心性。


有句网络流行语叫做:我的心态崩了。这当个笑话听没有关系,但是真正的精英人才心态,那必然是如铁似钢,百折不挠,绝对不可以动不动就崩溃。


在商界我最佩服的人有两个:第一个是史玉柱,在巨人集团破产倒掉后,负债过亿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重新崛起再一次坐上了亿万富豪的宝座。


第二个是褚时健,坐了几十年牢出来,在七十岁高龄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从头开始,靠橙子起家,成为了亿万富豪。


和这两个人的传奇经历相比,看看现在社会上的大部分人的心态简直是脆弱的可笑:分手失恋了,要死要活的;生意失败了,又是跳楼又是自杀;被别人骂了一句,就和别人大吵大闹。

这种心态脆弱到可笑的人,遇到一点挫折就寻死觅活的人,就算学再多知识都没用。

要明白,人生起起落落很正常,大不了重头再来,失败了也没必要万念俱灰,自暴自弃!


3、寻找高手,得到指点。


一个人想要成大才,必然离不开高手的言传身教,我指的高手是真正具备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网络上只知道说大话的草包假专家。


如果一个牛逼的人物,愿意把你带在身边,不断的让你得到熏陶指导,手把手的告诉你,一些事情应该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要不了三五个月你必然会得到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一个组织里,最有发展前途的人某过于秘书,虽然级别不高,但是经常陪着领导身边,可以学习领导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这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宝贵财富。

要明白,有名师指路,绝对比你自己摸索,强上十倍百倍,你必须想尽办法让自己认识这么一个人,因为你天天和狐朋狗友在一起瞎扯淡,说些没用的废话,是永远也成不了精英的。

我知道,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想要让自己取得人生的突破,想要让自己变的更加优秀,是非常非常难的……无疑于是在脱一层皮。

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各种各样的失败,有时候会让你感觉万念俱灰,浑身无力,但是请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你要问问你自己,难道你这辈子真的就要这样平淡无奇、碌碌无为的度过吗?还是希望自己可以洒脱自由的,去看看这个世界的精彩,你必须要给自己一个答案。(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