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看《奇特的一生》是我第二次看这本书。第一次是2015年的冬天看的。当时是在看完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后就在kindle上入手了这本书。和所有人一样,在李笑来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都非常关注主人公柳比歇夫的极为严苛的时间记录法,也尝试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去向,当然,大部分人以失败告终。我也是大部分人之一。
今年重看,一是周围的朋友在看,二是我关注且喜爱的几个公号主都写到了《奇特的一生》的书评或者读书笔记。从他们的角度看这本书,我有了新的认识。但是鉴于自己对书中的内容印象浅薄,我决定重新看一遍。
我在某天花了2个多小时将此书从头到尾翻了一遍。这样快速通读的好处,是我将注意力从时间记录移开,发现了新的东西。
其实也不算我发现的新东西。Rue班班的话提示了我:“《奇特的一生》一书的开头就问到了这个我也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一个人一生的秘密,怎么才能生活得更好?”
02
写作班里有同学在问,看书(致用类)看不进去怎么办?喜欢看小说,但是看干货类的图书就觉得很枯燥,也不知道怎么联系实践应用?看了阅读方法类的书也没办法很好地使用书中给出的阅读技巧!
我简直太感同身受了!作为一个刷网文刷了八年的人,期间下决心戒了无数次,无数次卸载相关的APP,最后又无数次重新下载。基本上桐华、流潋紫、鬼马星、谬娟……的小说都看过,仙侠、玄幻、穿越、重生……的各种类型都看过,几乎所业余时间都投入期间。
当然,在边看边内疚边渴望进步的复杂情绪下,我也看了不少其他的书,如《罗辑思维:有种、有趣、有料》,《看见》,《明朝那些事儿》,《别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富爸爸穷爸爸》,《三十岁前的每一天》,《小狗钱钱》,《这样读书就够了》,《知行合一王阳明》,《一个人的朝圣》,《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风雨张居正》,《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圣经的故事》,《水煮三国》,《跟钱钱学理财》,《绝望锻炼了我》,《FPA性格色彩入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企业全面成本控制:从入门到精通》,《活法》,《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嗯,还有一些忘记名称了。上面大部分买的实体书,或者是Kindle里的买的电子书。很少是免费的。这也是我的奇怪心理:得为这样的书付费,但是网文,能免费则免费。对于网文作者是不大公平的。
事情的转机在前年年底。这两年,我基本没怎么看网文了,就算有看,也很快就半途弃文。
或许原因之一是曾经看太多了,心里面对此自然而然的腻味。
不过我知道上面的理由太过牵强,也太过苍白。
真实的原因是:孩子出生了,属于个人的时间被极大压缩,每天能有两个小时做自己的事情就谢天谢地。而孩子产生的花费,用花钱如流水来形容则一点都不过分。还有房贷的压力。
我想,我不仅没时间,也没有心情去看网文了。文里的女主个个如同开了挂,要不然就是有金手指,总之她们一开始越惨,后面的华丽转身就越漂亮越震撼。
可惜,现实的情况,并不是我可以随意书写的开挂人生。如果有,那该经历的一点一滴一分一毫的苦和痛,如同酷刑赤脚走钉板,一寸一寸的痛都不能免除,刻骨铭心。或许,经历了这些,才能有一个理想的美好人生吧!
怎么过一生才是无怨无悔的一生呢?
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我一直不能忘记这段话。特别是要思考关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目标这样大而空的问题时。大概,每个人都至少有一次会问自己:我要如何过自己的这一生呢?
03
不管是三年前第一次读《奇特的一生》,还是三年后第二次读,我的初衷都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人生有效率更有效益。
在内心深处,不管是不受控制地刷着网文,还是忙于带娃和读书写作,都渴望自己的这一生不会碌碌无为虚度年华。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别提,我们如今的诱惑那么多。
在整理印象笔记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收藏了很多诸如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如何使用手账管理时间,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多的是如果不精进自己,你就要落后,如何快速精进之类的文章……
诱惑有,满屏的焦虑更多。
写作班的同学有此苦恼,也是因为这个环境带来的焦虑。
可是,在浏览完自己收藏的那些热文,爆文,看着每个行家/专家提供的快速精进方法,我心中的一口浊气突然就散了。
我苦苦追求的快速精进和改进时间管理就像一个笑话。看看曾经的我就知道原因了。我想进步,但是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看的书也五花八门,有理财,有企业管理,有历史文化,更多的还是小说。因为看的书不成体系没有目标。
所以,第二次看《奇特的一生》,我在柳比歇夫简单又丰富的一生中,明白了他称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的真谛。
一,崇高的人生目标,为一生的追求和努力奠定基调。
书中写到“他一生始终忠于他青年时代的选择,忠于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一时的困惑和焦虑就在于没有远大的目标。所以,看别人做这个成为专家,做那行成为行家,都赚得箥满盆满,难免焦虑。
秋叶大叔说到
“至于这个伟大的目标,也许在别人看来根本不重要,但是我自己知道,我的目标需要我付出一辈子努力,也无法做完万分之一。但是我还是希望,我能完成我的万分之一,甚至经过精心规划时间,创造性组织时间的用途,我能完成到百分之一。”
“一旦你真正想征服或者彻底融入这个世界,你就不得不反思你的资源瓶颈。除了时间,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去争取去创造,但是时间一旦流逝,就无法弥补。”
二、极简的生活要求,可以更加专注所要做的事情。
柳比歇夫是这样的一个人,“他需要的极有限:有一个放书的地方和工作的地方,有一个宁静安谧的工作环境就够了。当然,安静宁谧这一个要求不算低。在我们的时代,安静宁谧是奇货。”
在我们这个时代,安静宁谧更加稀缺。都在谈稀缺,最稀缺的就是一颗安静宁谧的内心。心静了,周围自然就静下来了。
三、丰富的灵魂,让人生旅途不那么单调。
原文这样说:
“这些人的文化修养,广度和深度都比得上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人和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当时,科学家同时是思想家。科学家善于使本学科与整个文化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科学与思想携手并进。”
“从表面上看,他仿佛是惟妙惟肖地复制了一切必要的动作和行为,然而并没有心领神会。艺术的精神方面,他并没有感受到,没有领悟。他“知道”,他“熟悉”,他“了解”,他“通晓”,但是这一切几乎不能称其为文化修养。”
作为一个研究数学、生物、昆虫的科学家,柳比歇夫却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国内外的,还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类似书评的文字。他熟悉并且可以引用但丁的“神曲”原文,当然,还有其他的文学作品。
另外,我还注意到这样一个信息:
“俄文书共读 50本 48小时
英文书共读 2本 5小时
法文书共读 3本 24小时
德文书共读 2本 20小时”
柳比歇夫至少掌握了英、法、德三种外语。我们学个英语都气气喘吁吁,更别提掌握第二外语了,更别提用第二外语阅读了。
其实关于文化修养和外语能力,我总觉得它们可以提高一个人内心的幸福力。如果是为了考试、拿证书,学习的过程中有种被绑架的感觉,但是如果为了更好地去欣赏美,影响内心的美感,那就有意思得多。
文中这样写到”柳比歇夫同他们的来往书信,反映出彼此高度的文化修养和崇高的情操,令人赏心悦目。”仿佛,我也看到了“谈笑有鸿儒”的满室生香。
我们的周围,太多干货、实用、速进的方法/技巧,独独很少听到的是花时间去读经典。
哦,也有读经典的,已经压缩为30分钟以内的听书了。
04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诱惑,而现在这个时代的诱惑不仅空前的多,而且更加挑逗人的感官。很容易,就迷失在假的努力和假的追求中。或许,只有向柳比歇夫学习,可以让我们重新找回安静又丰富的灵魂,掌握自己的幸福人生。因为,这才让我们有笃定的内心和应付繁杂世界的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