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的《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里让我很有共鸣的文字,这些文字让我慢慢开始改变以前固有的一些想法,并从某些烦恼中逐渐解脱出来,希望也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给没有自信的你
在我们身边,自信的人有很多,但是,自卑的人,也不少。我就是那其中之一,而或许,你就是那另其中之一。自卑的人往往很爱跟别人作比较,而一比较起来,往往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如人。
我们很少拿百分之一百的别人跟百分之一百的自己做比较,相反,我们通常都是拿自己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地方,和别人拥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地方做对比。
简单举个例子,当我们刷朋友圈的时候,常常会看到谁谁谁自拍很好看,谁谁谁生活得好精彩,谁谁谁的男朋友好浪漫;回过头来看了看自己,好像谁也比不上,好像什么也都没有。
但事实上,我们不知道那些绝美的自拍花了多少时间调整,那些精致的生活照是否生活的真实写照,别人的另一半又是不是真的那么好。
需要明白的是,朋友圈上我们所看到的一个又一个动态,只是人们生活里的碎片时段,我们能看到他们的“精剪片段”,但是我们看不到“正片”,也就是那些片段以外他们所经历的一切事情。
同样,当我们羡慕着别人身上我们没能拥有的东西的时候,应该明白,我们拥有的某样东西也许正是他人所渴望的。因此,别人的精剪片段跟自己的正片之间不存在可比性,为此而感到焦虑和自卑,更是毫无意义。
自卑的人和自信的人的区别就是,他们很少看到自己拥有的,反而,他们密切地关注和反复地纠结于自己身上没有的东西,越来越焦虑,越来越觉得自己卑微,也越来越不快乐。
针对这个问题,松浦弥太郎先生在书中是这样说的:
“请试着把你自己的特质,想成是‘神明赐予的水果’。规则是神明只会给你一种水果,只有你能把那种水果拿在手上。
神明的规则是希望你能珍惜地品尝自己被分配到的水果,但如果你抱着‘好想吃覆盆子’的心情咬下苹果,你就感受不到苹果难得的美味。
别人和自己明明不可能完全相同,你却为了自己没有的东西而烦恼,这只会让自己白白受苦。神明赐给你的果实和他赐给别人的果实是绝对无法替换的,因此细细品尝属于自己的果实,才是最好的做法。
多放一点关注在自己身上吧。不要和别人比较,专注找出你拥有的特质吧。当你在自己身上看出价值,你才会开始欣赏自己。
而美好的事还不止这一件。
当你发现自己手上的苹果的价值,你便会萌生‘苹果如此美味,真想让别人也尝一尝’的想法。神明赐予的水果虽然不能与人交换,但是却可以分享给别人。”
给想要朋友的你
结交新朋友这个技能对我来说,似乎在几年前某个时刻已经被完全丧失掉了,对我来说,像是一个很难很难学的知识盲点。我心里明白,一部分原因,是来源于我心中挥之不去的自卑感。
一直以来,我都很害怕身处人群当中,尤其是当他们都彼此熟悉,而只有我孤身一人的时候。
一开始,他们都在看我,议论我,可是,他们的声音和眼睛,让我觉得好不安。到后来,没有人看见我,我变成透明人,我还是好不安。我很难受。
对新环境,我有着两种态度,一方面,我很兴奋可以遇见新的人和新的事物,但是另一方面,我怕我没有能力去应付它们,我很害怕会搞砸。
我对时机这种东西似乎有着近乎执着的看法,因为好像,当我错过开口的那个机会,或是给予回复的那个时间,我就再也追不上他们,也再也没有人听我讲话。
面对新遇见的人,我会小心翼翼,生怕被讨厌,害怕尴尬,同时,也害怕受伤。
这样一来,我发现,不管我怎样小心,我还是会觉得别人不喜欢我,因为我也不喜欢这样的自己,而事实上,也很难交到新的知心朋友。
松浦弥太郎先生在书中说的话,让我对交朋友这件事情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他是这样说的:
“你不必过度害怕表明自己的意见。毕竟仅仅是从过红绿灯这件事便能看出每个人的性格。有人会想‘灯已经在闪了,我才不想跑着过马路’,但也有人认为‘脚步快一点,动作麻利一点,正好赶上才好’。只要你一息尚存,就算你一句话都不说,也会有百分之几的人对你做出‘讨厌’的评价。
所以,千万不可以为了减少讨厌自己的人,因此失去更多会对你说‘喜欢’的人。
‘如果说出这样的话,搞不好会被讨厌吧’。
你愈是害怕与众不同,担心被排挤,你便愈是不容易交到朋友。被讨厌或被喜欢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正因有人讨厌你,所以才有人喜欢你;有人喜欢你,所以才有人讨厌你。
诚实表明自己的意见,和嚷着‘我讨厌那种事,不喜欢这种事’,把自己的好恶和癖好加在别人身上不同,如果你很想要朋友,为了让对方理解你的价值观,说出真心话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很珍惜这样的事”。
‘我想把自己的时间用在这样的事情上’。”
给害怕孤独的你
“越长大,越孤单”,这种话听过无数次,但不得不承认,它虽然骚,却是实话。
以前觉得,市区里的寄宿学校离我小镇的家好远,每周回家一次,觉得好短。如今出国留学,布里斯班飞广州7058公里,坐飞机8个小时,一年最多回家两次,突然就觉得以前每周回家坐的一个多小时车程原来没有那么烦人。
作为一个留学生在外面,好多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面对,好多时间,也是自己一个人度过。朋友不是没有,只是聚会玩过,开心过后,回到家里,我们还是那个单独的个体,面对的,还是自己。孤独与焦虑像对不请自来的伴侣。
而当我们习惯了身边人们例如朋友,恋人的陪伴时,当突然有一天那种陪伴不见了,我们或许会彻底忘记自己以前到底是怎么生活,而找回自己,需要一段时间去整理和支撑。所以,过度的依赖,不是好事,而适当的孤独,也有它的意义。
松浦弥太郎先生在书中这样说道:
“没人打电话给自己,没人联系自己。在那种时候,人们就会有所认知:除非自己主动打电话,主动打招呼,与人见面,否则自己一直都会是孤独的。
意识到这一点,或许就代表你已脱下童年的救生圈,开始独立。我认为能接受人是孤独的事实,便是长大成人的标志。
‘正因为你是孤独的,你才能与人相遇,建立关系’。
在你为了填补心中的空虚去和别人见面,不断地向外部寻求安慰之前,你得花时间好好面对自己,与自己交往。
软弱的地方,坚强的地方,好的地方,讨厌的地方。
置身在群体中确实会感到安心,与亲密的人在一起的确很开心,但这些关系都可能在一瞬间不复存在。转而对自己抱有更多兴趣吧。去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然后,爱自己吧。”
给在意外表的你
我是一个非常在意自己外表的人,但其实,我小时候一直都很自信,觉得自己可好看了,可有魅力了。
7年前,在转学到新中学的一个晚上,熄灯了,我听到宿舍里的人讨论我的发型,我的牙齿,我的长相,她们以为我睡着了,可是我没有,冬天盖的是厚厚的棉被,我在里面哭也没有人听见,夜晚很黑,更不会被看见。
我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很差劲,发现原来自己有张方脸,塌鼻子,不整齐的牙齿,土气的发型... 我开始变得自卑,少说话,恶性循环,变得极度自卑。自卑的人哪里会发光,而当我在众人中失去焦点,我觉得根本原因就是我的样貌,因为我“丑”。
藏着躲着等着,还没好好感受到青春,青春已经过去了。现在20岁的我,看到以前照片里的自己,我想抱抱那个孩子。
当年那些人说的或许是玩笑,是童言,是你太傻了。
但慢慢成长,我发现自己也逐渐走出那个困扰了我数年的阴影,我发现,其实我也不差,这也要谢谢我交到的几个挚友,还有曾经,收获的关心与爱护。
松浦弥太郎先生在书中提到,假设你必须把你的生命奉献给一个人,一生服侍他,你不再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你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人共度一生,你或许会考虑历史伟大人物,抑或是拥有浪漫情怀的诗人,但会是一个美丽但没有内涵的人吗?答案相信很简单。
“‘人并不需要为自己的长相负责’。
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发言,自己的行动,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身为成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无论五官生得如何,都不是自己打造出来的结果。我觉得自己并不需要为这种事负责,也觉得那些为此引以为傲的人很奇怪。
我经常说,别人并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在意你,这是真的。这世界上最在意你微妙的胖瘦差异的人,是你自己”。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