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情·婚姻”的哲思】
一、性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亚当夏娃的时代就已经有了。
这话说:“因此,那人(亚当)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
这句话的意思里,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性,性的过程其实就是联合的过程,就是成为一体的过程。
可是,成为一体该怎么深入理解呢?难道就仅仅是身体和身体的联合吗?
联合,不仅仅是肉体和肉体的联合,更多是灵魂和灵魂的联合。所以,性的联合,是为了让夫妻双方以身体的联合达到灵魂的联合,最后成为一体。
性是快乐的,这点不需要我们过多解释。然而,这样的快乐也有目的,他的目的就是让夫妻二人联合,成为一体。
这就像吃饭喝水是让人十分享受的一样,但是吃饭喝水有没有其目的呢?有,它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能活着,因此我们需要吃饭喝水。
性是一种生理需求,跟吃饭喝水一样,它也有它的目的。因为如果没有性,人类怎么繁衍后代呢?倘若吃饭喝水是为了生存,那么性就是为了让夫妻二人成为一体,以爱之名延续后代。
然而问题来了,人吃饭喝水是为了活着,那么人活着是为了吃饭喝水吗?
当然不是,如果一个人活着是为了吃饭喝水,那么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只要我们想通这一点,我们对性的理解就近了一步。
性是一种生理需求,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它的目的是为了让夫妻双方成为一体,相互依恋。倘若性偏离了这个目的,那么就成了罪。
就像吃饭喝水是为了活着,可是如果你迷恋上吃饭喝水,每天琢磨吃什么,喝什么,那么,这个时候的你是不是偏离了靶心呢?最后,偏离靶心的爱好吃喝便成了另一个罪——宴乐。
性的目的是为了让双方通过身体的融合达到灵魂的合一,然而如果你迷恋性,一门心思地享受性,那么这时你是不是也偏离了靶心呢?这偏离靶心的性就成了另一个罪——纵欲。
什么是罪呢?
偏离了靶心,这就是罪。
这就像火车没有走在轨道上一样,最后发生灾难性的毁灭。
因此,当我们这样思考以后,一提到性,你就不会满是羞耻感。你从真理的角度去看它,你就能看得合乎中道,而避免沉湎于粗俗的讨论。
如果两个人结婚了,一方不能满足另一方的性需求,该怎么办?
同理,一个南方人和一个北方人结婚,各自饮食习惯不同,都不适应对方,这该怎么办呢?
他们都深爱着对方,不至于因为这个原因离婚吧?
那么怎么办呢?
忍耐吧,不好吃也要吃,因为吃饭只是为了活着,虽然不好吃,但是活着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性也是一样的,如果一方不能满足一方,那就为爱的缘故忍耐等候,虽然没有获得性的快乐,但是性的目的已经实现了,它给二人带来了孩子,这就够了。
这就像饭不好吃,但是为了爱的缘故,你会忍耐着吃。毕竟,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也不是为了获得性的快乐。
更重要的是,如果夫妻双方都不喜欢对方的菜,然而他们却可以因为深爱对方的缘故选择忍耐,那么,因为爱,这菜吃起来味道比山珍海味更好。
因为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虽然夫妻间性生活不和谐,但是他们彼此相爱,这爱足以弥补性生活的不和谐。
有爱无性的婚姻,强如有性无爱的结合。
二、爱情是什么?
1、爱情是友爱加性吸引。
大约不会有人反对,美满的爱情必要包含美妙的性;而美满的性当然要以爱情为前提。
因为世上还有一种叫作“友爱”的情感,以及一种叫作“嫖娼”和一种叫作“施暴”的行为。
因而大约也就不会有人反对,爱情不等于性,性也不能代替爱情。如同红灯区里的男人或女人都不能代替爱人。
这差不多能算一种常识。
也许爱情,就是友爱加性吸引?
就算这机械的加法并不可笑,但是,为什么你的异性朋友不止十个,而爱人却只有一个呢?因为只有一个对你产生性吸引?是吗?
也许有人是。
可大多数的不是。
其实,不止从一个异性那儿感受到吸引的人很多,不止被一个美丽女人惊呆了眼睛和惊动了心的男人很多,公开或暗自赞美过两个以上美妙异性的人肯定占着人类的多数。
证明其实简单:
你还没有看见你的爱人之时你早已看见了异性的美妙,你被异性惊扰和吸引之后你才开始去寻找爱人。
你在寻找一个事先并不确定的异性作你的爱人,这说明你在选择。
你在选择,这说明对你有性吸引力的异性并不只有一个。
那么,选择的根据是什么?
若仅仅是性,便没有什么爱情发生,因而那是动物界司空见惯的事件。你的根据当然是爱情。
但是爱情是什么眼下还不知道。
现在只知道了一件事:性吸引从来不是一对一的,从来是多向的,否则物种便要在无竞争中衰亡。
2、爱情的本质。
爱情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有肉欲的方面,有身体的方面;
另一方面有精神的方面。
当然,精神方面是更崇高的。
爱情的目标应该是从肉欲的爱、身体的爱上升到精神的爱。
爱情包含性欲,但比性欲多,那多出的部分就是爱情的特殊本质,那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
如果说爱情的第一步是生理需要的话,第二步就是审美情感。
从生理需要来说,性欲是指向整个异性世界的,没有特定的对象,在理论上无论哪一个异性都可以满足你的这种需要。
可是,实际上你必有选择,你会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异性特别感兴趣,觉得他或她有魅力。
也就是说,他或她使你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美感。在这个时候,性吸引就由生理层面进入了心理层面,生理需要上升成了审美情感。
几乎每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在青春期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感觉,仿佛突然有一个世界打开了,在你面前出现了一个美妙的异性世界。
在那个时候,你会开始注意异性的美,女孩子注意哪个男孩子多么帅,男孩子注意哪个女孩子多么靓,互相开始被吸引,对异性的美非常敏感了。
而在这个时候,你的心里面真是会发生一个变化,真觉得世界太美好了,生活太美好了,人生对你充满了诱惑力。正是在性本能开始成熟的时候,会伴随着这种强烈的美感。
苏格拉底有一个解释,他说这叫做“在美中孕育”。意思是说,性本能是自然之道,为了传宗接代,但是你不会随便找一个人干这件事,只要办得到,你一定要找一个你看得顺眼的人、你觉得美的人干这件事,你要让这件事具有美感。
当然,这么多的异性,你不会觉得个个都是美人,这个范围已经比性欲的可能对象大大缩小了。
不过,你眼中也不会只有一个美人,你看得顺眼、愿意与之干这件事的人完全可能不止一个,这个范围还是比爱情要大,究竟大多少就是因人而异的了。
也就是说,某个异性使你产生了美感,对你有了吸引力,这还不等于你已经爱上了他。
在多数情况下,由于主客观的限制,你也就是审美一下罢了,未必能走到爱情这一步。
但是,审美是必要的一步,在多数情况下,爱情是从审美开始的。如果看着都不顺眼,不“来电”,很难想象以后会爱上那个人。
从审美情感再朝前发展,下一步就到了道德情感的阶段。这里的道德情感是广义的,不是指通常说的道德品质之类,而是指一种精神上的认同和默契。
在彼此产生好感或者说美感之后,随着了解的加深,双方互相之间,或者一方对另一方,可能觉得这个人不过如此,甚至感到很大的失望,那么感情就不会朝前发展。
也可能会热烈一段时间,但因为缺乏精神一致的基础,比如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有很大差异,最终仍是分手。
能够发展成真正的爱情的,一定是在心灵层面上也相知相爱,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从欣赏美的形体上升到了欣赏美的心灵和行为。
用比较严格的标准来衡量,应该说,仅仅停留在爱美的外貌,这还不能算是爱情。
两个人看对方的外貌都觉得顺眼,相处久了,却发现话不投机,就迟早有一天会觉得对方看起来也不顺眼。
人毕竟是一种精神性的动物,道不同就不相谋,更不必说要在一起生活甚至生活一辈子了。
如果说生理基础导致两性相吸,到了审美情感阶段是两情相悦,那么,到了道德情感阶段,就应该说是两心契合、心心相印了。
从道德情感再前进一步,应该是宗教情感了。两个人到了好得不得了的时候,就感觉好像在一次一次的轮回中一直在互相寻找,现在终于找到了,不但是一见倾心,而且是终生依恋,生生死死永远分不开。
爱情到了生死相依这个程度,就真有一点宗教色彩了,就类似于一种宗教情感了,仿佛相信两人之间有一种命定的姻缘一样。
真实,世界上不存在命定的姻缘,谁和谁之间命中注定一定要结合的,没有这样的事。
每个人可能会有最适合于他的一定类型的人,这个范围也许很小,但不会只有一个,非某一个人不可。
当然,若干最适合于自己的人分散和隐藏在茫茫人海中,从中遇到一个也是难事,遇到了就很自然地会产生命定姻缘的感觉。
综上,爱情的本质是:从两性相吸的生理需要,到两情相悦的审美情感,再到心心相印的道德情感,最后到生死相依的宗教情感。
三、婚姻中的嫉妒和宽容。
现代生活的匆忙是性爱的大敌,它省略细节,缩减过程,把两性关系简化为短促的发泄。两性的肉体接触更随便了,彼此在精神上却更陌生了。
也许现代人真是活得太累了,所以不愿再给自己加上爱情的重负,而宁愿把两性关系保留为一个轻松娱乐的园地。
也许现代人真是看得太透了,所以不愿再徒劳地经受爱情的折磨,而宁愿不动感情地面对异性世界。
然而,逃避爱情不会是现代人精神生活空虚的一个征兆吗?
人在两性关系中袒露的不但是自己的肉体,而且是自己的灵魂——灵魂的美丽或丑陋,丰富或空虚。
一个人对待异性的态度最能表明他的精神品级,他在从兽向人上升的阶梯上处在怎样的高度。
除去卖淫和变相的卖淫不说,我不相信一个女人和你在肉体上发生亲昵关系而在感情上却毫无所求。
假定一个女人爱上了一个出色的男人,而这个男人譬如说有一百个追求者,那么,她是愿意他与一百个女人都有染,从而她也能占有一份呢,还是宁愿他只爱一人,因而她只有百分之一的获胜机会呢?
我相信,在这个测验题目上,绝大多数女人都会做出相同的选择。
在爱情中,追求完美是一种必然的冲动,但其作用主要是否定性的,即督促双方不做有损爱情的事情。
其主要成果:一是自律,用理性锁定易变的感情;二是宽容,爱和理性合力创造两人之间的自由空间。
当然,这两点本身有助于使爱情持久和美好。
爱就是对被爱者怀着一些莫须有的哀怜,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怕她冻着饿着,担心她遇到意外,好好地突然想到她有朝一日死了怎么办,轻轻地抚摸她好像她是病人又是易损的瓷器。
爱就是做被爱者的保护人的冲动,尽管在旁人看来这种保护毫无必要。
有爱便有牵挂,而且牵挂得似乎毫无理由,近乎神经过敏。
你在大风中行走,无端地便担心爱人的屋宇是否坚固。
你在睡梦中惊醒,莫名地便忧虑爱人的旅途是否平安。
哪怕爱人比你强韧,你总放不下心,因为在你眼中她永远比你甚至比一切世人脆弱,你自以为比世人也比她自己更了解她,唯有你洞察那强韧外表掩盖下的脆弱。
爱本质上是一种指向弱小者的感情,在爱中,占优势的是提供保护的冲动,而非寻求依靠的需要。
如果以寻求强大的靠山为鹘的,那么,正因为再强的强者也有弱的时候和方面,使这种结合一开始就隐藏着破裂的必然性。
如果你真心爱一个异性,当他与别人发生性爱关系时,你不可能不嫉妒。
如果你是一个通晓人类天性的智者,你又不会不对他宽容。
这是带着嫉妒的宽容,和带着宽容的嫉妒。
二者互相约束,使得你的嫉妒成为一种有尊严的嫉妒,你的宽容也成为一种有尊严的宽容。
相反,在此种情境中一味嫉妒,毫不宽容,或者一味宽容,毫不嫉妒,则都是失了尊严的表现。
在情场上,两造都真,便刻骨铭心爱一场。
两造都假,也无妨逢场作戏玩一场。
最要命的是一个真,一个假,就会种下怨恨甚至灾祸了。
主动的假,玩弄感情,自当恶有恶报。
被动的假,虚与委蛇,也决非明智之举。
对于真情,是开不得玩笑,也敷衍不得的。
你若肯时肯、不肯时罢手,休把人空拖逗。——这是一句忠告。
我赞赏对爱情持不计得失、不计成败的达观态度。
不过,你首先要有一个基本判断,就是对方是真爱你还是只想跟你玩玩。在这一点上发生了误解,你迟早会达观不下去的。
丁俊贵
2023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