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县今年发生了旱灾,农户们辛辛苦苦种的庄稼,收成还不足去年的三成,再加上朝廷征完赋税后,手里就更不剩几粒粮食了。
刘员外是县里出名的恶绅,他见本县粮食减产,百姓们严重缺粮,便将去年囤积的粮食乘机高价出售,大发横财。百姓们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把家底翻出,只为买些粮食度日,好多百姓因最终没钱买粮,沦落在街头成了乞丐。
话说,活佛济公正驾云遨游四海,望德阳县境内哀鸿遍野,知道定有不平之事。于是,便去探探究竟。济公来到集镇上,只见一片冷冷清清,没有一丝繁荣景象,到处都有乞丐苦苦的在乞讨。济公走过去向一位乞丐问了情况,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济公来到刘员外府前,见门口摆放一张桌子,刘员外正坐在那品着茶,身边站着十多个家丁,桌子旁边还立块牌子,上面写着:一两一斗。济公走上前,从袖里掏出两文钱,拍在桌上:“给我来两文钱的大米。”
刘员外和家丁们都笑了。一个家丁指了指牌子,朝济公吼了吼:“臭和尚,看清楚了,一两一斗,你这两文钱买两粒米还差不多。”济公笑了笑,说:“贫僧就买两粒米,买多了还吃不完哩。”
那家丁感觉像遭到了羞辱,上前就踢了济公一脚,骂到:“死秃驴,还不快滚,别影响刘大爷的生意。”济公不乐意了:“我钱都付了,你们还没给我米哩,我不能走,不能走……”
这时候,刘员外抓了一小把米往地上一撒,说:“够你吃一个月的吧。”说完,就和家丁们哈哈大笑起来。
济公把地上的米捡了起来,装进了自己的葫芦里。济公回去后,把葫芦中的米分给了乞丐们,只见葫芦中的米倒了一碗又一碗,似乎偌大的一个葫芦里装有千万斤的米。看的乞丐们个个都惊呆了。
第二天,刘员外照常开市卖粮,可今天竟然没来一个顾客。刘员外感到很奇怪,忽然家丁来报,说南门口有人在散粮呢。刘员外带着家丁们赶紧跑过去看看究竟。只见人们正排着队有条不紊的领粮,发粮的正是昨天来买粮的那个和尚。刘员外顿时火冒三丈,挤上去抡起拳头就要打济公,骂到:“好你一个贼和尚,竟敢偷我的粮食在这里散。”济公不慌不忙的把刘员外举起的拳头拿下来,说道:“无凭无据的可不能冤枉我和尚哦,你卖你的粮,我散我的粮,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刘员外认准了这粮食就是济公从自己的粮仓里偷出来的,命令家丁跑回去查看粮仓里少了多少粮食,家丁不敢怠慢,回去前前后后数了几遍,发现一袋没少。刘员外听着家丁的回报,顿时感到羞恼万分,他狠狠的瞪着济公,指着眼前的粮食说:“那你这些粮食从哪里来的。
济公指了指天,又指了指地,双手合十:“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悲悯之心。这些粮食正是天地救济给贫民百姓的。”刘员外虽有些气急败坏,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带着家丁灰溜溜的走了。
刘员外回府后,心里很不甘心:好一个臭和尚,竟敢坏我好事,看你那点粮食能散多久。
几天后,刘员外听说济公已不再散粮了,便又将粮仓里的粮食抬出来售卖,正当家丁打开袋子的时候,顿时让大伙傻了眼,那袋子里粮食竟变成了石子。
“我的粮食都哪去了。”刘员外慌忙的喊着让家丁四处寻找。这时候,丫鬟急忙跑来说:“不好了,老爷,做好的饭菜都变成了石头,老夫人还磕掉了几颗牙齿。”刘员外又赶紧跑去查看,只见餐桌上明晃晃的摆着一桌石头宴。
顷刻间,刘员外府中一粒粮食都找不到了,可妻儿老小上上下下还饿着肚子呢,他拿出银两吩咐家丁出去买一些粮食回来做饭。可是,没有一户愿意卖粮给刘员外。
这时候,济公推着独轮车,车上装着两袋米,在刘员外府门前吆喝着:“卖米喽,卖米喽……”刘员外听到声后,赶紧跑过来央求:“大师!大师!我要买米,多少钱一斗?。”
济公瞟了一眼刘员外,说道:“我卖的米只怕你买不起哦!”
“大师,你尽管开口,多少钱我都愿意出。”刘员外着急了。
只见,济公竖起一根手指,刘员外看到后急忙点了点头:“一两就一两。”
“是一百两一斗。”济公不紧不慢的说道。
刘员外头皮一阵发麻,暗想:这也太贵了吧,没想到这和尚比我还狠。但为了填饱肚子,刘员外也不敢多加考虑,就让家丁拿出银子把济公的两袋米都买下了。济公接过银子,乐呵呵的走了。
济公把这些银子都分给了贫苦的百姓,一癲一笑地便消失在茫茫人海中。百姓们用了这些银子在田地里修了几座水库,保一方农田用水灌溉,并取名为:圣僧水库。
(非原创,来自网络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