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曾国藩传》很有收获,暂记录如下。
曾国藩年少读书,资质驽钝,秀才考了七次,一度成为当时笑谈,而且,其父其叔伯子侄读书亦难,由此得出,其家禀赋不高,按常理不宜走读书之路,但其亦继承了家族的倔强坚韧,硬是凭着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文学,道德,仕途之路,越走越高,越走越远,取得了让世人高山仰止的成就,正如他所说,只要努力,没有谁的高度和成就是不可以企及的。“范、韩可学而至也,马迁、韩愈亦可学而至也,程、朱亦可学而至也”
他的成就来源于他的努力,也来源于他的谦虚,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也有许多缺点,年轻时也走了很多弯路,傲慢,动辄与人争吵,甚至也做过自认为有辱斯文的事儿,譬如和人争吵时用很暴戾粗鄙的方式骂人,散漫,没有恒心,好色,吸烟,但是意识到自己的种种不足之后,他愿意潜心改变,他的方式就是写日记,用日记的方式三省吾身,时时处处反省自己,给自己列计划,立规则,初期收获尚可,但一些年深日久的习惯却难以改变,于是他向人请教,把日记给朋友看,请朋友批注,为的是朋友可以监督自己,提醒自己,经过不断的反省,思考,调整,他逐渐从一个湖南出来的土老冒变成了一个学识渊博,修养深厚的大儒,而且他善于交友,对朋友赤诚相待,毫不隐藏,不攀高附贵,与上级交往有分寸,不越规矩,以至一路升迁,受人赏识却从不被人牵连。
“一个人只有出湖,才能褪却身上那种在闭塞环境下产生的狭隘偏执,变得大气宽广,有所作为。”曾国藩的胸怀,气魄,学识,风度有他谦虚好学的因素,也得益于他的努力让他获得了不同于以往的生活氛围,交际圈子,井底之蛙,看见的永远是井口那片天,想要站的更高,走的更远,一定要突破自己的小圈子,让自己置身于更广阔的生活圈,见识更多,接触更多,结交的人更多,反之,自以为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闭门造车,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事业学识亦不可能真的有所建树。
“在修身起始阶段,重要的是猛。在进行阶段,更重要的是韧。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一个人肯定会经受无数次的反复、失败、挫折甚至倒退。关键是不能放弃。”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没有什么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重要的是不放弃,要有韧性,经得起失败,扛得住挫折,接纳有时候的倒退,只要不放弃,总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学习如此,修身养性如此,减肥健身如此,建功立业亦如此。
“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有他自己的规律,急于求成不行,彻底放弃也不行,如《中庸之道》所讲,“不过亦无不及”,自己努力,上天就会给你机会,“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当内因和外因同时作用,成功就在眼前了,果子有自己生长成熟的愿望,阳光雨露有照料万物的需要,给自己时间,慢慢成长,不求近效,以铢积寸累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不管走的多慢,走的久了,就会发现身后已经留下了长长的一串脚印,而你的目标,也终是越来越近。
“动不动就随口夸人,这正是孔子所说的“巧令”,是小人行径。曾国藩反思,评论人夸奖人要慎重,这样人家才会拿自己的话当回事。”言行谨慎,不巧令,亦不浮夸,不轻诺,亦不轻易评判,与人冲突时“虽然两个人都有毛病,但是圣人教导说,改过要从自己做起,而且改过要从速,意识到了马上就要改”不拘泥面子,能放下身价,知错就改,才能让自己日臻完善,日有所思,亦日有所进。
在家封闭了太久,生活圈子的狭窄让我容易怀疑,看事容易以偏概全,看人容易以点带面,这是缺点,要改,幸亏我还没有傲慢到轻视一切的地步,还给自己留了进步的空间和机会,感谢朋友让我有这样的机会获得更多的学习,发现更真实的自己,人生过半,但前路尚长,这一刻,我看到了花红柳绿,看到了碧海蓝天,走出井底,我知道外面有更宽的海,更高远的天,我的路,正从脚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