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走了,如果不是他真走了,很多人甚至已经开始淡忘他了,而未受过洗礼的小字辈儿更是不知道金庸是何许人。
第一次听说金庸还是上学不久,刚刚过了撒尿和泥的阶段。一个高年级小哥哥过来问我,知道“射雕”吗?我自然一脸懵逼,于是哗哗流着口水听他白活,什么“锅净”啊,什么“黄绒儿”啊…以为今晚吃鸡呢!吃货的脑回路果然很油腻,后来才知道根本不是吃的。
初中放暑假,老妈看我百无聊赖,于是从图书馆给我借了两本书,一本是《福尔摩斯探案》,我那一阵儿特别爱看破案的,再加上当时电视里也在放《福尔摩斯探案集》电视剧,看得我如痴如醉,经常是上厕所都带着进去。
探案看完了,偶然翻开另一本快被烂掉的黄皮书《倚天屠龙记》,这下可坏了,别说上厕所了,一整天缩在沙发上混忘了吃喝,成为了“武侠植物人”。老妈至今很后悔给我借这书,说儿子废了,傻了,生活自理能力为零。
在这之后,我开始了我的“植物人”生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笑傲江湖》……。金庸的作品不多,但是精品却不少,每一部都是经典,真可谓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很多武侠小说家都曾经试图模仿金庸,这其中最明显的要算巨侠温瑞安的《血河车》系列了。但是《血》并未让读者记住温瑞安,反而是他后来的《四大名捕》《逆水寒》《XX一X》《杀楚》等系列更加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说,金庸将武侠写绝了,也写“绝”了。
“五岳归来不看山,金庸读完无武侠。”金庸将武侠小说该有的元素全都囊括了,门派,招式,爱情,友情,搞笑,历史,军事,宗教…,金庸就像是一个武侠博物馆的馆长,在他这儿你可以吸收到所有你需要的养分,唯独有一样儿他卖了个破绽,那就是意境。
一个人写的文章细腻而写实,那么留给读者的空间就必然被大大压缩。你以为金庸不知道吗?我觉得不是,一个善于绘制精美地图的博学者,怎么会不懂意境和留白呢?但是懂就必须要那样写吗?不!我觉得这恰恰是他高明之处,他懂得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在最擅长的地方。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嘛。
可以说,金庸是武侠小说界的“孔子”,为无数读者开启了武侠的“蒙”,他为我们描绘出了“武侠世界”里的一山一水,一僧一庙,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生一世,……谢谢他的小说,谢谢他的江湖,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