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读书人,何时会寂寞?
依我看,有两种情况下极易感到寂寞:一是读书受挫,一是写文章受挫。
先说前者。读书并不总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其实也是一种沟通,作者与读者的精神沟通。心意相通时固然痛快,仿佛两个知己在把酒畅谈,你说的,我都懂,而且你的感受我都有过,都能理解。而一旦这种沟通遇到一些阻碍,比如读者不能理解或不赞同作者的观点的时候,读者和作者都会感到寂寞的。这里作者的寂寞,即下面将要谈到的写文章受挫的情况之一,暂搁下不谈。如果作者正是读者一直所仰望所钦慕的作者的话,这种寂寞会扩大好几倍,所带来的沮丧亦会加重好几倍——仿佛被一个好友抛弃了一样,又仿佛满心欢喜地叩门却吃一个闭门羹。
其实不同的年龄读同样的书,感触不同。有的书现在读不进去,大概是缘分未到,那就先在书架上放着,等年长一些,阅历多一些,这本书的伟大之处或许自然就呈现了。有些书,即便是经典名著,如果实在不理解、不认同、不喜欢,你也不必耿耿于怀。就当是与作者八字不合吧。年龄越大,读书越多,就会发现真正合乎胃口的作品只有那么几部,就像真正爱的人一样稀少。
写文章受挫的情况就多了,但大致又可分为写不出文章与写得出文章这两种情况。写不出文章的痛苦只有写不出文章的人知道,就像下不出蛋的痛苦只有下不出蛋的母鸡知道一样。紧捏着笔杆,紧皱着眉头,呕心沥血却挤不出几个字来,惶惶然忍不住怀疑“江郎才尽”,但这种情况绝不肯让旁人知道,一个人痛苦着,恐慌着,寂寞着,并自我安慰着。直到那篇文章写出来,才敢喘口气,才敢对旁人说我曾以为自己再也写不出文章来了呢!写得出文章的痛苦往往是这样的:自己自以为不错甚至很不错的文章,拿给好友看,得到的是不痛不痒的评价;出版成书,不怕遭到恶评,最怕没人评!谁看呢,放在书店里最不起眼的角落来不及落满灰就下架了。就拿我这个准读书人来说吧,写一篇文章,我常会想起那个讽刺丑女的笑话: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我怕自己写的文章浅薄,又怕晦涩;怕没有境界,又怕没有性情;怕不够深刻,又怕不够亲切。我极愿意写一篇好的文章,可发现挺困难的,以至于不敢轻易下笔了。
写作和读书都是寂寞的事。而中国读书人最灿烂的寂寞事,莫过于李白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可惜现如今,李白少而李四多,寂寞之余只管努力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