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姐妹们看完高群书执导的电影《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大家都在探讨着,都觉得吕月月真是好可怕,男主金正熙最后绝望地冲着吕月月笑了一下,然后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爆头之后溅出的鲜血在背面的墙上慢慢散开,变成了一朵血色的玫瑰.......
看过电影,我很疑惑,并且这种疑惑一直困扰着我,送走姐妹之后,我百度了一下这部电影的影评,看过影评之后,更激起了我对这个故事的好奇,于是,我慢慢地看起来海岩这部长篇小说《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小说是以作者和吕月月本人的对话展开的,当看完第25次谈话之后(这时候关于小提琴的故事已经结束了,物归原主,人各生死)我有一肚子的想法想要表达,吕月月,起先我觉得她也许是一个狮子座的女孩,敢爱敢恨,在20出头的年纪,碰到了一个让自己一见倾心的男孩,那样特别,那样激起她的好奇心,虽然警匪身份的差异,让她曾经犹豫过,可是当爱情来了,冲昏头脑是不可避免的,那个时候全身的细胞都亢奋起来,谁还有什么理智,吕月月在决定和潘小伟出走的时候,也忘却了理智,她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忘记了自己不容易的妈妈......她忘记了一切,因为她心里装满了的都是潘小伟,那个让她无法自拔的男孩,其实看到这个时候,我真的觉得我们大家都冤枉她了,一个女孩,追求自己的爱情,抛弃了一切,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数不胜数,无论是罗密欧和朱丽叶还是梁山伯和祝英台,都得到了后人的赞扬,因为追求真爱不是可耻的,虽然吕月月的身份比较特别她是人民警察,但是警察也是人,也有儿女情长的权利,所以,我觉得吕月月为了潘小伟抛下了一切,跟他远走高飞,真的不可耻,也不应该背上“太可怕”的罪名。其实后来伍队长问吕月月“既然你决定跟了他,为什么还要打那个电话”我觉得伍队长也是能理解她为了真爱抛弃一切的这种冲动的做法,可是伍队长不理解的是你既然爱他为什么还要背叛他。
为什么还要背叛他?其实吕月月打电话的这个举动,我自认为不是背叛,这个时候在我看来她还没有背叛潘小伟,她一直再跟潘小伟强调,如果警察问到,就说冯世民不是他杀的,在吕月月看来这样潘小伟就不会受到牵连,潘小伟就能平安无事,这样她就可以光明正大,平平淡淡地跟潘小伟在一起生活,不用跟着他大哥潘大伟一块,提心吊胆地生活。可是女人的智商有时候就是低得离谱,她想得太简单,其实她奢求的也不多,就是想和自己爱的人好好的,平平淡淡的生活。跟潘小伟出走,那么她在大陆的妈妈怎么办呢?吕月月特殊的成长经历,让她没办法也不能抛开她的妈妈,一开始当她决定跟随潘小伟出走的时候,她想过,将来要回来接她的妈妈,那时候除了妈妈,潘小伟是她唯一的依靠,也是唯一可以给她安全感的人,可是,可是两个人都太年轻了,女孩有时候就是爱发脾气,耍耍小性子,同样是帅哥,从小又被家人宠着的潘小伟也爱耍脾气,发脾气的时候都没有理智,说起话来都很绝,很伤人,狠话说出去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都说情侣吵架不能过夜,潘小伟就这样堵着气睡着了,可在吕月月那,她心里那唯一的希望也破灭了,其实在第三者也就是潘小伟的大哥和其他随从看来,这都不是什么大事,两个孩子闹别扭,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有时候一点点小事,对于女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她可能觉得你再也不爱她了,再也不在乎她了,她的幸福没有了,她什么都没有了,她的天塌下来了,她没有依靠了......反正什么严重她往什么处想,这是缺乏安全感的女孩最容易犯的毛病,这个时候的夜晚,大家都睡着了,外面挂着台风,下着暴雨,依靠没有了,当然最最思念的就是那个永远不会背弃你的亲人------妈妈。本来跟着爱人出走,丢弃了妈妈就是一件很违心的事,爱人呵护着你,安慰着你以后可以接妈妈过去的时候,还没觉得多严重,可是这个时候,爱人跟你吵架了,所有人都不理你了,你自以为没人爱你的时候,最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妈妈,对妈妈的渴望,对以前组织的渴望,上升到了极点,于是乎,在这样一个不冷静的时候,吕月月拨通了这个毁了她和潘小伟的电话。其实,这个时候,理智的人会分析,如果我拨通了这个电话,那么它带来的最好的结果和最坏的结果分别是什么,如果愿意为了最好的结果而去承担最坏的结果,那么就去行动吧,可是当时的吕月月已经不理智了,她甚至没有给潘小伟一个承认错误,哄哄她的权利,她就这样拨通了电话,潘小伟真的是个孩子,还没有成熟到变成一个男人,都说一个男孩要变成一个男人也许只需要一瞬间,那就是他被自己深爱的女人深深的伤害了或者他失去了他深爱的女人,可是潘小伟深爱的女人是吕月月,他还沉浸在热恋中,他没有成熟起来,他睡了一夜,就忘记了昨天的吵架,这种不记仇的性格倒是很好的,可是他不知道女人是最记仇的,尤其是对待自己深爱的男人,一点点的委屈都容不得,他第二天才去承认错误,才去哄吕月月,吕月月第二天跟潘小伟和好了,也后悔了,但是她不敢跟潘小伟说前一天晚上她拨通了电话,她不敢。她害怕自己被处死,她更害怕潘小伟不会再原谅她,她就这样拖着,时间一点点过去......
终于,她招来的警察来了,潘家的仇人也来了,潘小伟被警察逮捕了,潘大伟被仇家杀死了,潘小伟曾经说过,他宁可自己死,也要在阴间保佑吕月月,他也曾说过,如果他决定死,就带吕月月一起死,因为他不想失去她。可是最终他没有带上吕月月,潘小伟没有像他崇拜的诗人顾城那样,先把自己爱的人杀死,再自杀。他选择了自杀,甚至他至死也没有对吕月月说一句话,哪怕是一句诅咒的话,他死也不跟吕月月说一句话,这就是他选择的和吕月月了断的方式,这种方式作为吕月月生的记忆,时刻烙烫着她,折磨着她,让她时时刻刻想着,潘小伟在与她断绝之际,竟然无话可说,让她一世都不得快活。
说到这里,我不知道潘小伟最后到底还爱不爱吕月月,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他选择自杀,绝对不是因为自己的大哥突然暴毙,是因为他接受不了爱人的背叛,他不敢相信吕月月对他做的一切。可以说他不够坚强,可以说他不够成熟,可以说他太相信爱情,他曾说吕月月就是他幻想的那个女孩,他太易于幻想易于失望,是一个喜怒哀乐着于心形于色的人,当幻想滋润他时,他就青春勃勃充满动力,当幻想破灭时,就心灵枯萎,灰心绝望。潘小伟让我想起了为了爱情选择自杀的翁美玲,他们都是可怜的人,他们都把爱情当做了自己生命的全部,所以当爱情没有了,当爱情背叛了,自杀就是一种解脱的方式 ......
同时吕月月让我想起了王佳芝,都是为了肩上的责任,选择了跟敌人近距离的接触,都是在与敌人近距离的接触中爱上了本不应该爱的人。王佳芝是在最后选择了保护爱人,背叛组织,为此她付出了生命,而吕月月最后选择了背叛爱人,然而她的组织也没有能接受她,因为她不是为了正义而背叛了爱人,她是为了自己,她太善变了,我觉得死了的都是值得怀念的人,因为他们为了爱情牺牲了,追求真爱的人从来不会被鄙视,因为所有人从内心里都是相信爱情的,而活着的都要去承担良心上的谴责和失去爱人的痛苦,王佳芝死了,潘小伟死了,他们都是为了爱人而死,他们无怨无悔。
就算吕月月打了那个电话,我也没有认为她真的是背叛了潘小伟,我只是觉得她那样的女孩在那样的环境下,那样的心里状态下做出的一个不理智的举动,我是可以理解她的。如果她第二天后悔了她马上告诉了潘小伟,让潘小伟马上逃跑,那么她就跟王佳芝一样了,在最后的紧急关头,选择了保护爱人,不管潘小伟是不是会原谅她,最起码她自己可以原谅自己了,因为打电话的时候冲动了,后来后悔了,挽回了,也算是完美的,可是她没有,她逃避了,她怕,她怕她被爱人也被组织抛弃,她一直拖着时间,直到悲剧的发生。
让我觉得她真的背叛潘小伟了,是她回去之后,竟然对薛宇(忘了介绍,是她在认识潘小伟之前在警署一直追求她的警察,现在脑海里还出现黄晓明扮演薛宇时候的那个屌丝样,如果大家想看电影,建议先去看一下原著,因为电影省去的情节更让人痛恨吕月月)说“离开的这些天,我一直在想你”这句话,不知道她怎么想的,怎么可以这样,我真为潘小伟爱上她而不值。潘小伟曾经问过吕月月为什么跟他出走,吕月月说跟你在一起很刺激,潘小伟说以前上课的老师说过,喜欢刺激的女人都善变。可是,吕月月,作为女人你可以善变,可是怎么可以这样没有底线的善变呢?我不明白为什么吕月月会说出这样的话,也许她还没意识到自己这辈子只可能爱上潘小伟一个人,也许她不想失去薛宇这个朋友,也许......对不起,我又在为吕月月找借口。因为她后来知道错了,她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生下了潘小伟的孩子,在我看来,她是在赎罪。用自己的一生在赎罪。没有人理解她的委屈和忏悔,世上没有后悔药,如果她没有打这个电话,她和潘小伟出国之后会幸福地生活,她一手撕碎了本属于她的美丽的梦,可世界上没有如果。
吕月月最后说:“我们的悲剧就在于都把对方当做自己的幻想,我们不幸地忽视了这样一个认识:人如同树木一样也要枝枝权权地成长,而我们都把对方当做了固定的雕像,因此,既不能容纳对方的缺点,又使自己变得神经过敏,总是全身心地期望从对方那里得到自己的生命。于是,当对方给一点点爱意或者无情,温暖或者冰冷时,都能逼使他求生或者求死,陷入疯狂!于是就有了这样孩子式的游戏和它荒唐的结局。
伍队长最后说:“吕月月她很聪明,很漂亮,很开朗,是个很有发展的女同志,有人说她太风流我不同意。对年轻人不能求全责备。这样一个女孩子如果真能培养锻炼成一个合格的刑警的话,那将是很圆满的一个人。可惜,她太幼稚了,而且,有个很不好的毛病——太善变了。就像过去毛主席打游击时批评的那种机会主义一样。毛主席说:什么是机会主义呢,机会主义就是这里有利就到这里去,那里有利就到那里去,无一原则,无一定方向。毛主席批评的是当时的一种缺乏远见的军事政治倾向,其实对一个人的为人处事来说,也一样适用。今天这件东西吸引你就投向这个,明天那件东西吸引你你马上就能毫不在意地抛弃原来的追求,转过去向那个,那就很讨厌了。太不安分的人,过于忠于自己的人,是很难相交共事的,因为这种人是不肯为了团体的事业或者他的伙伴而使自己委屈牺牲忍让一点的。如果一个人总以自己一时的喜怒和利益为进退的取舍,那我看实际上就丧失了起码的操守。”
伍队长的话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吕月月在回去之后对薛宇说不在的日子里我很想你。也解释了为什么她决定跟了潘小伟却还打那个电话,解释了为什么打电话后悔之后没有及时告诉潘小伟。其实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是人的本能,可是人除了有本能之外,还有情感,有原则,有操守,有良心,可是吕月月似乎只懂得保护自己,吕月月也说了,自己这样保护自己源自于她16岁那年被校长性侵的遭遇,(校长真TMD不是什么好东西,什么年代都有校长性侵学生的事)。不管这个解释能不能说得通,人都不能太偏激。吕月月的本性就是善变和趋利避害的,虽然她对于和潘小伟的事情有深刻的反省,但是她还没有真的看透和觉悟,因为后来潘家人接她和孩子回去,她为了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带着和潘小伟唯一的孩子回去了,可是没过上一年的好日子就被枪杀了。她的善变害死了潘小伟,她的执迷不悟害死了她和潘小伟的孩子。
群书导演改变了故事的最后情节,电影里杨颖扮演的吕月月在无人帮助、荒山野岭的公路上生下了她和潘小伟的孩子,在潘家人索要孩子的时候,她觉悟了,她说她会好好保护孩子,不会让孩子过潘小伟那样的生活,不想卷入黑帮势力的斗争中。这样,也算是个完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