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出现了变异的新冠病毒,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全球各地也加强了对新冠病毒的防范工作,但疫情形势还是不容乐观。今天官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病毒变异和基本传染数。
病毒变异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致使的病毒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许多化学和物理因素均可以用来诱发突变,诸如亚硝酸、羟胺、高温等,另外,病毒变异时有时会产生机体耐药性。
病毒容易发生变异。除类病毒外,病毒可以说是生命体中最简单的成员。它的遗传密码或基因组主要集中在核酸链上,只要这种核酸链发生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它们后代的特性表现。实际上,病毒的基因组在其增殖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刻刻都自动地发生突变。其中大多数突变是致死性的,只有少数能生存下来。
病毒的突变是指基因组中核酸碱基顺序上的化学变化,可以是一个核苷酸的改变,也可为上百上千个核苷酸的缺失或易位。病毒复制中的自然突变率10-5~10-8,而各种物理、化学诱变剂 可提高突变率,如温度、射线、5-溴尿嘧啶、亚硝酸盐等的作用均可诱发突变。突变株与原先的野生型病毒特性不同,表现为病毒毒力、抗原组成、温度和宿主范围等方面的改变。
当二种有亲缘关系的不同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它们的遗传物质发生交换,结果产生不同于亲代的可遗传的子代,称为基因重组。活病毒间的重组 例如流感病毒两个亚型之间可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杂交株。流感每隔十年左右引起一次世界性大流行,可能是由于人的流感病毒与某些动物(鸡、马、猪)的流感病毒间发生基因重组所致。
基本传染数是在流行病学上,指在没有外力介入,同时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数。基本传染数通常被写成为R0。
若:R0 < 1,传染病将会逐渐消失。
若:R0 > 1,传染病会以指数方式散布,成为流行病(epidemic)。但是一般不会永远持续,因为可能被感染的人口会慢慢减少。部分人口可能死于该传染病,部分则可能病愈后产生免疫力。
若:,R0 = 1,传染病会变成人口中的地方性流行病。
其中R0的数字愈大,代表流行病的控制愈难。
在度过了这个难忘的2020年后,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应该会更加深刻。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危及着无数人的生命。我希望在2021年,新冠疫情可以早点过去,也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学习、生活顺利!
这期的长图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