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仪式逐渐沦为形式的现代,我们需要仪式感来拯救。简言之,现在的生活,仪式感比仪式更重要。
仪式在词典中的释义是举行典礼的程序、形式。而仪式感呢,不必华丽,也无需刻意,当有意识地感受、珍惜生活中的某些特殊时刻,仪式感就已经呈现。
仪式的存在,是需要空间和时间的,在繁忙的日程生活中,我们将自己置于高速运转的环境之中,仪式渐渐丧失了它的存在空间。譬如举办一场婚礼,前后要使用多少人力物力,还有时间成本。我也不认为举办过婚礼的一对良人就一定会长长久久,恩爱不疑。现在很多人选择不举办婚礼,有旅游结婚的,也有干脆就省掉这一环节的。
我也出于好奇问过这些决定不举办婚礼的人的心理,得到的答案多是仪式使人疲惫,或是现在的婚礼丧失了汉唐年代敬天地拜父母的昏礼的味道。
婚礼,作为仪式,只是暂时的,而仪式感却可以伴随以后的生活始终。婚礼上再多的情真意切,也是为了父母的满意、观众的见证,是为了一段婚姻的开始而纪念,也不如在以后生活中给彼此的仪式感更重要。
如果我们在写作读书时也像古人那样焚香虔诚,确实有些不合乎当代的生活。但是,我们却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保持一种仪式感,来源于对文字的尊重和对书本的感恩。以仪式感贯穿始终,不是比在读书之前举办的仪式更加重要吗。
仪式有时会束缚人,而相比较的仪式感更自由而有选择。有人跟我抱怨过,逢年过节就要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每次尴尬又刻意。当不真诚的人聚在一起,总少不了寒暄和应付,生生打破了节日的仪式感。
而仪式感呢,是不需要我们去刻意遵循的。因为我们对于生活的付出与热爱,值得我们这样庄重地对待自己。这种仪式感,体现在小事和细节上,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吃饭,睡觉,吸气吐气,还有学习写作业听课,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若是做事之前都来个仪式,未免太过繁锁。譬如上课,不是说上课起立老师好这样的仪式不重要,而是认真听讲的仪式感比这更重要。
仪式的表达可以满足安全感,存在感,与满足感等一系列的感觉。而仪式感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很私人的感受,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标准,不需要太大的阵容,也不需要全世界的见证。关键是自己喜欢就好。自己所需要的,就是让仪式感带给的惬意和热爱生活的信心,而在享受仪式感的同时,不刻意追求仪式,便得到了本真。所以说,现在的生活,仪式感比仪式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