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起“活着的我们”这个名字,完全是因为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小说中主人公麻生的感悟,更多的是我们所有人当下的感悟。这本书应该算是我看的为期时间最长的一本书,看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不是因为看书慢而是因为看书时期正好遭遇年末清帐,导致休闲时间被压榨,只能依靠临睡前的一点点时间来阅读,不过也因此倒成为近半年来难得读得仔细的一部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麻生是一个被日本称为“茧居”一族的成员之一(就像我们这里的宅男、啃老族),长期以来依靠上网游戏度日,生活来源皆由母亲一人操办。就在麻生24岁的某一天,他的母亲终于因为生活压力所迫离家出走了。从这一天开始,麻生走出了家门,走向了未知······
对于麻生的人生状态(茧居)为什么会如此,也许和他上学期间长期遭受校园霸凌有莫大关系。最近看了几部关于校园霸凌的小说,也看了易烊千玺和周冬雨演的讲述校园欺凌的电影《少年的你》,校园霸凌这个话题似乎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只是我未曾想过,其他国家的校园霸凌也如此猖狂,与我们无异。
在《我们的生存之道》中,麻生因为遭遇校园霸凌而辍学茧居,而文中另一个少女蕾美也是因为校园霸凌导致患上社交恐惧症,看到陌生男子就会心生恐惧,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呼吸困难。所以当我看到他们两个的遭遇时,对于麻生的茧居以及蕾美对待男生的苛刻冷漠,并没有产生过多的厌恶感。每个人的成长诱因都会影响其未来的生活,麻生如此,蕾美也如此,成为现在这样的状态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
母亲的离家出走让麻生意识到了以后的生活要靠自己来解决,这对于长期茧居的他来说难度很大,但是母亲留给他的明信片让他看到了一丝曙光,那是奶奶写给妈妈的类似生命最后时期的建言:“趁我还活着······让我们再见一次面吧。”带着这份充满回忆的明信片,麻生踏上了去往蓼科寻找奶奶的路。
对于茧居的麻生来说,从踏出家门的第一步开始,迎接他的就是一个全新的未来。面对失忆的奶奶、患有社交恐惧症的蕾美,以及因人口增多,无法维持生活的现状,让麻生从一个茧居在家只会上网玩游戏的人,渐渐变成一个勇于承担家庭重任、辛苦劳作的人。
麻生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奶奶借由耕作料理,告诉他许多生活的智慧。奶奶种的那一粒一粒的稻米皆出自手工,纯天然种植,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一天天长大,浇水除草、跟它们聊天唱歌,当收获的季节到来,每一粒稻米都充满了爱的温暖。奶奶用充满了家族回忆的稻田,带麻生与蕾美走出了生活的误区,走进了新的生活。这些生活的智慧也让麻生明白到什么才是活着的我们,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
在读的过程中,我一度认为奶奶的失忆是装出来的,也许是幻想,从知道奶奶失忆的那一刻起,潜意识里就希望失忆只是个幌子。是借由失忆来让麻生领悟生活的真谛,认清自己责任的一个幌子;是妈妈和奶奶希望麻生振作而联合起来骗他的一个幌子。一直到文章的最后我依然存有这样的幻想,即使文中不断的叙述奶奶因为失忆而出现各种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我仍然希望开朗宽厚的奶奶能和正常人一样。
开朗宽厚的奶奶、浑身是“刺”的蕾美、热情好客的志乃婶,还有许多帮助过麻生的公司同事,这些人的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麻生改变生活现状的勇气与力量。特别是蕾美,是蕾美坚定的信心帮麻生走上了亲力亲为手工种植稻田的道路,也是因为这条艰难的种稻之路,让麻生在每个与稻田相伴的日子里渐渐领悟到生存之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便知道食物来之不易,每一粒粮食皆是辛苦劳作所得。随着时代的变化,各项技术都很发达,也有很多方便的机器,在以前的农民的眼里,现代农民的稻作简直像在做梦。
也正是因为农业现代化,致使我们已经失去了亲手劳作所带来的感触,无法再体会农作物在我们亲自照料下成长所带来的喜悦,更不可能像麻生这样领悟到生存的真谛。
就像奶奶说过的这句话:“相信稻米的生存力量,相信生命不会放弃生存的力量。从冬天到春天,从夏天到秋天,一年四季陪伴稻米,协助和守护它们的成长。相信稻米的力量,就是相信大自然的力量。我们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麻生的蜕变像一声声的警钟冲击着我们的耳膜,像麻生一样茧居的人不在少数,又有多少人能够像麻生一样重新找到生存的意义呢?又能有多少人可以通过麻生的故事明白什么才是“活着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