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和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一大类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化合物。其共同特点是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正常人体内,按体重计算,脂类为14%~19%;肥胖者达30%以上。
脂类的组成和分类
(1)脂肪
脂肪,即甘油三酯,基本单位是脂肪酸,约占脂类的95%。因其含量很不恒定,故称为“可变脂”或“动脂”。
1)按脂肪酸碳链长度分,可分为长链脂肪酸(含14碳以上)、中链脂肪酸(含8~12碳)和短链脂肪酸(含2~6碳)。
2)按脂肪酸饱和度,分为饱和脂肪酸(碳链中不含双键)、单不饱和脂肪酸(碳链中含一个双键)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碳链中含两个或多个双键)。
按不饱和脂肪酸第一个双键的位置,分为n-3系、n-6系、n-7系、n-9系,或w-3系、w-6系、w-7系、w-9系脂肪酸。
最理想的脂肪组成是:
3.5%的Omega-6
3.5%的Omega-3
7%的单不饱和脂肪
6%的饱和脂肪
3)按脂肪酸空间结构,分为顺式脂肪酸(联结到双键两端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都在碳的同侧)和反式脂肪酸(联结到双键两端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在碳的不同侧)。
反式脂肪酸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而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因此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2)类脂
类脂分为磷脂、糖脂、类固醇等。类脂在体内的含量较恒定,故称为“固定脂”或“不动脂”。
脂类的消化吸收
脂类从进入口腔后脂肪的消化就已经开始,主要消化场所是小肠。
脂类的生理功能
1)脂肪
供给能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维持体温、保护脏器;增加饱腹感;提高膳食感官性状。
2)类脂
磷脂细胞膜和亚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多种激素前体物质;脑磷脂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亚油酸参与胆固醇代谢;DHA维持视网膜光感受体功能。
脂类的适宜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一般成人每日膳食中有50g的脂肪即能满足。脂肪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油、油料作物种子及动物性食物。必须脂肪的最好来源植物油类,所以在脂肪的供应中,要求植物来源的脂肪不低于总脂肪量的50%。
胆固醇除来自食物外,还可由人体组织合成。
脂肪缺乏和过量
缺乏:必需脂肪酸缺乏病(如生长迟缓,生殖障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病
过量:肥胖,脂肪肝,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