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简书中有人批注了几年前的自己写下的杂谈,恰巧,在很多年前,我似乎也有记录的习惯。一人在外,如今能翻出来的只有写在空间的日志了,当初是发表了的,只是后来慢慢被我放入私密日志罢了。今天我再进去,发现已经忘记了访问私密日志的密码了,时间太快。
那个年纪特别需要关注和自我关注,伤春悲秋是那个时候的自己的权利。如今不妨拿出来看看,笑话一下当初的自己。
私密日志一共70篇,最早一篇写于2009年4月5日,最后一篇写于2012年10月16日。我想到我述诸文字的记录和杂谈,也就止于那个时候吧,甚为遗憾。
走马观花翻看一遍,并批注一二。
如果一定要找到一些伤感的,深刻的,想要铭记不忘的,也许便是那种忙碌的不知所措。一个人待得久了,疲乏了,倦了,就想自虐的找一些慌乱。频繁的使用,怎么办、不知道,欣赏起那种炙热和慌乱。
那个时候应该还是高中,频繁使用的词可能比描述的更悲观,当时的我一定在孤芳自赏般地与自己作斗争,现在看来,不如说是画地为牢。
总会这样无意识的纠结在一个死结上,即便在一个人黑夜里不睡觉。一个人孤寂的 徘徊在 很深的走廊,想着一些伟大的丑陋的谎。这样的我,独自存活。
的确是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失眠。那时的我,究竟在想什么呢。悲观似乎是一个标签和标准。“如果你悲观,那么你在变得成熟。”现在看来,我当时应该是这么想的。
我总在等着自己累的样子,想看看究竟多么憔悴和落寞,会不会有人心疼,有人幸灾乐祸。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所以到现在, 我也并不喜欢那段时间的自己,只是怀念。即使如果再来一遍,我还是会按这样的轨迹行进,因为不讨喜并不代表否决。
希望所有人,能活着有寄托,能开心则笑,伤心便哭,能让自己更自私些没关系,能不怪罪、不暗自后悔,能跟别人俏皮的说,石头会死。
看到前文交代,这个片段写于大半个班的同学在我的影响下,开始看沧月的小说,我很开心。让我想起在我的更早以前,初中甚至早到小学。沧月是我第一个喜欢的作家,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的《护花铃》。
当时,距我看《护花铃》也已经三四年,他们在看书的时候,我在回忆。更早前,那些干净的日子,在书店二楼某根柱子的背后,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窝着可以看很久。我为那些一起看沧月的书,看故事里绝望的挣扎和爱,为每一次能回忆到她开心。
而之后写的这段话,一路看下来,对当时的我,足够算是积极乐观。回忆是件美好的事,如同现在的我,看到《护花铃》三个字,再次回忆到她,和他们。
那些天空里匆忙盛开的夏天,阳光有了最繁盛的拔节。她从他身边匆忙地跑过,于是浮草开出了伶仃的花;他在她背后安静地等候,于是落日关上了沉重的门。
这是《夏至未至》的一段话。看完这篇日志,我似乎又看了一遍。到如今,我还记得《夏至》的结尾两段。我想,很多人都能记得。这两句话,像是总结陈词,伴随着他们各自的充满现实的青春,恍恍惚惚地走到现在。
提起另一个作家,我想只有郭敬明了。从《梦里》到后来的《小时代》,不可否认,它们陪伴了我整个青春。《小时代》的电影上映,一定有跟我一样,和当初的小伙伴一起买票进场看电影,熟悉故事情节,但对自己的青春岁月已经不甚清晰。正如我现在提到小四,想起的绝不是他的现在,我在怀念他的从前,也不是,我在怀念自己的从前。
她写,我说人生啊,如果尝试过一回痛快淋漓的风景,写过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与一个赏心悦目的人错肩,也就足够了。
现在看来,并不够。我依旧想要看一回痛快淋漓的风景,写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与一个赏心悦目的人错肩,但从来只是部分。人生里可以承担足够的,永远是平淡的生活。
自己似乎缺少了些许对生活的热忱,少了一些可以去追求的东西。应该少些作茧自缚的烦恼,抱怨,是最要不得的东西。生命里总有些美好而温暖的事,哪怕一瞬间做最真实的自我。
我当时遇到了什么事,或者什么人呢?能写出这样的话,我想谢谢当时的自己。
无序、无正文、无结尾。
这是一篇名为无题的日志的全部内容,三段话。我不记得当初发生什么,看到现在,我最喜欢这篇。让我感觉愉悦。
你会和爱自己的人还是自己爱的人结婚:爱自己的。
这就是当初流行的空间转发啦,我一直以为我不会做这样的事,毕竟直到现在我也甚少做。所以看到这个有些惊吓,把它当做惊喜也不无可。你会和爱自己的人还是自己爱的人结婚?现在的我并不知道。
环绕的是议论高考的细碎耳语或高谈阔论,像是一片巨大的云锦,散出来光鲜的稀奇古怪的论调。然后聚成大大的阴霾,私藏在幽暗的深处,有些怕,有些无奈。这是一个人的坚忍岁月。
列车一直开一直开,开到你内心溢满了惶惑焦躁不安和感恩。然后它还是不停歇,直到到了一个荒凉的甚至没有杂草的地方,让你感受一份荒芜、一份丰收,再亲切的问你,死了百年不倒的杨林,倒了百年不死的杨林,哪个更让人感动?
写于2010年2月27日,高考倒计时100天。下面的评论里有初中同学在怀念中考倒计时100天的情形。这个时候,语言似乎变得无力,时间真的太快。高考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它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影响力。我想起之后的100天的努力,想起高考失利,想起自己跌跌撞撞地念大学,想啊想,直到想到了现在的我。现在的我在感叹,原来2月27日是高考倒计时100天啊。
那天本来是阴天,在排球场等的时候,太阳就从云里出来了,摄像师说,光线很好。搭的台子有十层,最上面的一层据说很危险,只是我长得不够高。我们在下面笑闹的时候,头两排的人个个都是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开始以为他们是站累了,后来才反应过来是给吓的。不过他们是站很久了的,久到站进了十年二十年的记忆里。
看到这儿我不得不说说简书的以前的宣传语(我并未遇见那个时候的简书):找回文字的力量。我再一次知道了,2010年4月2日,我在拍毕业照。我们每个人,会带着那张照片,奔赴东南西北,寻找自己的路。我再一次知道了,摄影师们开来了一辆苏州拍照的车,三个扩音喇叭都不太好使,他们喊得嗓子都哑了,老板娘扣着标准的一顶永不落伍的帽子。他们的确站很久了,久到站进了十年二十年的记忆里。
两年来,在各自无关痛痒的取笑下,并不太多的涉及更深的东西。也许只是下意识的避免和不谈及,韬晦匿藏内心的柔软和懦弱。知心的朋友不需要太多,够轮班就好。起码,我可以给你一些些慰藉。这两年,也许是在各自的抱怨声中慢慢成长,期间充斥太多对周遭的不满和对自己的苛责。但一路走来,也算是跌跌撞撞的成长了,虽你和我少了相互扶持,也算是曾经与共吧。自大家的笑闹中,转而衍生出了一种奇怪的友情,希望它能坚不可摧。值此,也只有一句一路珍重了。
在高考后的暑假写给朋友的,类似的写了很多。现在依旧都在联系,希望之后的漫长时间,虽然不能与共了,但可以相互扶持。
也许人总是要往前走,也许不能称之为也许,那是必然。认识新的人,总要抛弃旧的人,行囊并不可以有很多。
进入大学以后,一个人在新的地方,衍生出来的悲观情绪。现在看来,我并没有抛弃旧的人,果然是这样。
以上的日志大多被我用一种类似现代诗的格式记录下来,所以并不容易摘取。之后的日志则多写下了大学的学习。我的大学过得的确繁重,我不再摘取。
没想到会用这么长时间,以前的自己,悲观、局限、注重友情、害怕孤独、恋旧、缺少行动力,看来是过多的自我关注了。如今拿出来看看,怀念一下当初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