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家的姐姐妹妹们在群里热烈讨论给二姐十个月大,不肯吃奶瓶的甜甜宝宝断奶,晚上单独把甜甜放在大姐过夜,见不到妈妈又饿到受不了总会接受奶瓶替代。
二姐有点担心,“我很担心甜甜受到心理创伤以后会没有安全感,我觉得甜甜像个小大人,很精。我在想要不要跟她提前交代一下,妈妈明天要把你送到大姨家断奶你要坚强。我的果果(二姐的大儿子,今年三岁半)现在很娇气,什么都要爷爷奶奶代劳。我一直觉得是不是因为当年送到奶奶家断奶没有跟他交代一下。”
大姐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觉得二姐好笑,又很有信心。“我给几个娃断过奶,小孩子嘛,只要妈妈不在身边,饿极了肯定要吃奶瓶。最多折腾一夜不肯睡,你放心,熬过去之后第二天很好带!你不要把他们想的什么都懂。”
小妹家的喵喵姐姐快两岁了,被称为是内心强大的女子。从出生两个月就深圳烟台洪湖西藏到处跑,很多人抱她。小孩子现在很皮实,吃得好睡得好,一点不认生,谁抱都玩得好。
小妹说,“二姐你不要把小孩子当大人想,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不信等他长大了你再问,他保证不记得小时候的事。”
不由得想起我小时候,爸妈出远门,把我送在奶奶家住了几天的事。奶奶家什么遭遇我是不记得,那会太小了,但是从小妈妈带大的我显然不习惯。听妈妈讲,后来我只要不乖就用送去奶奶家吓唬我,保证立马听话,百试不爽。
而在奶奶家那个人多的大家庭长大的妹妹则从小天不怕地不怕,那会不听话的时候妈妈吓唬她,“不乖把你自己留在家里没饭吃!”,才五六岁的妹妹很淡定,“我吃方便面!”“方便面快没了吃完了你挨饿!”“那我吃火腿肠!”……现在想来,她也是内心强大又有安全感的孩子吧。
那会太小了我完全没有印象,都是后来妈妈当笑话讲给我听。我不知道缺少安全感跟那段经历是不是有关系,记忆里小时候非常怕妈妈把我单独留下,也不愿意去奶奶家。现在自己当了妈妈再回想起来,又听得二姐担心孩子受到心理创伤没有安全感,不由心有戚戚。
孩子的性格形成应该大部分来源于先天遗传,基因无法改变,这让我觉得后天养成就尤为重要了。
断奶离开妈妈这么一件小事大概不会让孩子定性,但是一旦有这么一次让孩子害怕的经历,他后期会有一段时间心里紧张。接下来的乖巧,怕是受到创伤后的自我保护。这段时间如果持续类似的刺激,没有好好平复他的情绪,我觉得他真的会变得没有安全感。
这种断奶方式有点像培养婴儿自主入睡的“哭声免疫法”,简单说来就是在建立规律作息和他不饿不冷、感觉舒适的基础上,睡前放任婴儿哭累了自己睡去,这么哭个三天就戒除了奶睡抱睡的不良睡眠习惯。
前期我是很赞同西尔斯的亲密育儿法的,看着儿子柔嫩的小脸母爱满溢,真是怎么爱他也不够,从没想过所谓“哭声免疫法”这么不人道的事情。晚上夜醒?抱抱嘛!只要孩子能睡好我不怕累!我要让孩子时刻处于安全感满满的状态,反正白天有奶奶照顾,我可以补会觉。
儿子饭团很贴心,他不是高需求宝宝,但也是习惯了奶睡抱睡,每夜必醒三到五次甚至更多,也常出现我搞不清他哪里不舒服“落地醒”,一定要我抱着睡一两个小时的情况,让我也学会了坐着可以睡着的本事。
这样下来,我高中时发生过的失眠和头疼又来了,白天即使困的头疼也睡不着。晚上也是有时候孩子醒了我头疼腰疼爬不起来,等喂好奶或者换好尿不湿他睡了我困劲又过了。尤其随着产假即将结束要去上班了,我在思考如何改善这种糟糕的情况。早就给他用上了安抚奶嘴稍微减轻压力,或许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也会狠心尝试“哭声免疫法”让已经满四个月的饭团学习自主入睡,但上班以后白天由奶奶照顾,抱睡的习惯想来是很难戒除。
突然很羡慕那些大心脏的父母,“只把小孩子当小孩子”,不要考虑小孩子有什么想法感受心里阴影安全感和性格养成,这种大而化之的方式会不会也许反而能让孩子更坚强?
就在我写这段文字的时候,睡得正熟的饭团突然闭眼嚎啕大哭。这是一直反应温和的他出生至今很少遇到的情况,我的第一反应仍然是抱起来小声安慰他,然后才检查他是不是冷,是不是拉臭臭了,都没有又塞安抚奶嘴。小家伙拒绝,闭眼嚎了一会才愤然吮吸我送上的奶头安静下来。
儿子哭我心慌慌,刚杂七杂八思考的不知所谓已然彻底变成不知所云。草草结束掉这篇不算文章的文字,伺候娃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