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传下》第一章【原文】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详解】
本章主要讲爻的产生及其所起的作用,现逐句加以解说。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八卦组成行列,象就在里边了。因为根据《说卦传》“乾,健也;坤,顺也”所反映的乾、坤的性质,就可以将乾取象为马、为首、为父,将坤取象为牛、为腹、为母。所以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因”,是因八卦。“因而重之”,就是在八卦的每一卦上面再加上八卦,这样就成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的每卦都有六爻,所以说“爻在其中矣”。爻是专讲变化的,《系辞传上》说的“爻者,言乎变者也”,就是这个意思。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推”,是你推我,我推你,互相推动。“刚柔相推”,是说刚可以变柔,柔也可以变刚。八卦变为六十四卦后,便有了爻。有爻以后,就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在于“刚柔相推”,也就是刚、柔的互相转化。《说卦传》说“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爻下加上文辞进行说明,那么动就在里边了。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易经》常讲吉凶悔吝。为什么会产生吉凶悔吝呢?原因就在于由刚柔相推产生的“动”。
刚柔者,立本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易》的根本是刚、柔。
变通者,趣时者也。
“变”,是指质变。“通”,是指量变。“趣时”的意思,是该怎么着就怎么着。王弼《周易略例·明卦适变通爻》说:“夫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认为每卦代表一个时代,爻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讲得挺好。其实,王弼就是根据《系辞传》的“变通者,趣时者也”这句话而言的。以上为第一节。
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这段话的关键是“贞”字。朱熹《本义》说:“贞,正也,常也,物以其所正为常者也。”讲得虽差不太远,却不太切实。韩康伯注:“贞者,正也,一也。”释“贞”为“一”,不行。释作“正”,挺好,只是没作进一步说明。
“吉凶者,贞胜者也”,“胜”是“得”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吉凶所正的是得,是吉。因为人们做事总是要趋吉避凶。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思是说天地正的是为天下人所仰望。
“日月之道,贞明者也”,是说日月正的是明。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意思是说天下一切事物的发展,正的是“一”。
这里实际上讲的是合二而一的问题。“吉凶”是二,“胜”是一;“天地”是二,“观”是一;“日月”是二,“明”是一。由上述三个个别的、具体的事例,经逻辑推理,得出天下之动都是合二而一的这么一个一般的、抽象的结论。
《系辞传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讲一分为二的问题。这里又说“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讲的则是合二而一。可见,《易经》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既是一分为二,又是合二而一的。其以上为第二节。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确然”,指刚健。“隤然”,指柔顺。刚健、柔顺是乾、坤的“德”,也就是它们的性质。“易”、“简”是它们的作用。“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实际讲的是行动。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效的是刚柔。因为爻是讲变化的,“爻者,言乎变者也”,而变化是由“刚柔相推”产生的。象,像的是健顺。因为根据健的性质,就可以将乾取象为马;根据顺的性质,就可以将坤取象为牛。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易》有爻象,爻象在里面变动,吉凶就表现在外边。
功业见乎变。
“功业”,就是事业,有正、反两个方面。因为“变”有吉有凶,所以,不能认为“功业”都是功。
圣人之情见乎辞。
这是说圣人的思想都表现在卦爻辞上。以上为第三节。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