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研究生毕业两年。我是一个会读书的人,我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
什么意思呢?
我从小到大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会读书,会考试。
但是不爱读书,不爱读的是课外书。
从小也没有接受过熏陶,也没有人引导,自己也没有读书的爱好。一路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师的要求,读该读的书,做该做的题。
结该结的婚,找该找的工作。
我就是这么按部就班,清清楚楚又浑浑噩噩的走到了三十岁的关口。
心慌,心特别慌。半夜惊醒会睡不着觉,思考生命,思考明天,思考活着的意义。
虽然一路读到研究生,真到了需要用到文化的时候就会词穷,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的状态。
心慌、焦躁、想死一般地想活的更好!
什么是活的更好?那就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在上一篇文章《辞职两个月,为什么感觉像昨天一样?》中我介绍了辞职以后的这两个月。其中说到这两个月读了一些书。9本专业课,14本其他方面的书,共23本。
这23本书读完,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我还是那个我,又是有些不一样的我。
特别是关于阅读、心理学和认知的14本书,让我对读书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这之前我的读书都是目标单一的读,为了考试或者学位。第一次,我坚持读完14本书,只是因为我想读。我想把读书作为职业,想把读书作为生活。
并且在阅读了有关“如何阅读”的相关指导后,阅读也更有效了。这一切都是不一样的体验。
这14本书里面,我选5本着重推荐。
第一本《越读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郝明义先生,韩国成长,台湾读书,后在台从事编辑与出版的工作。他形容自己:“做了二十多年读书的工作,到四十四岁才知道读书应该有的样子。”
作者用饮食比喻读书,对我来说是一个新鲜的观点。用饮食结构来分析读书的结构,论证“无跨界,不阅读”。
原来,读书也要有营养均衡的结构。
在作者笔下,“一张皮椅,一张边桌,一座立灯,是一个还可以的阅读空间”。
在我眼里,手捧一本刚刚到手,期待已久的书,仔细盯着封面端详了好大一会儿,慢慢打开,开始品读。你知道,这一个安静的晚上都是你的了。那么安静,那么温暖。当你知道自己可以不受打扰的好好享用这一时刻的时候,幸福,是不由言说的。
至于读书结构,作者笔下的读书,正如饮食一样。讲究影响均衡的四种结构:
1. 主食阅读:生存需求的阅读
2. 美食阅读:思想需求的阅读
3. 蔬果阅读:工具需求的阅读
4. 甜食阅读:休闲需求的阅读
所以,小说、诗歌、哲学、图像、漫画、影像等等各种形式的阅读都有各自的作用。
只是对应于不同的阅读内容,要有不同的读书方法:观其大略、不求甚解、熟读精思是要区别来用的不同方法。
世上没有正确的读书方法,只有合适的读书方法。读一些需要你熟读精思的书,你却用了不求甚解的方法,那是糟蹋;读一些只需要你不求甚解的书,你却用了“熟读精思”的方法,那是浪费。
第二本:《对伪心理学说不》
这本书告诉我什么是科学心理学,提醒我用批判性思维对待大众读物和新媒体中所谓的心理学专家及其观点。
这本书对于心理学专业人士及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一门学科的知识之前,没有比心理学更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知识的学科了。我们不必要像怀疑心理学那样怀疑我们学到的物理学和化学的知识。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会像对待其他学科一样期待作者给出一个完整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来告诉我什么是科学的心理学,以便我对照着科学的理论体系来辨别伪心理学。
可惜,心理学并没有这样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因为心理学包含了很多分支,各分支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科学心理学不是一整套宏大的理论,而是许许多多不同的理论,每个理论仅仅能够解释行为的有限方面。以美国心理学会(APA)为例,它包含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区心理学等53个分支。
也许心理学唯一相通的地方就是心理学家获取新知识所采用的方法,这也是科学心理学共同的特点,也是辨别伪心理学的途径。
第三本:《精进》
《精进》这本书是我在9月份读完的,
《精进》这本书共有七个章节,包含七个主题。分别是:怎样对待时间、如何做出选择、即刻行动、高段位学习者、修炼思维、努力与才能以及谈成功七个部分。
《精进》中关于时间的表述是整本书我最认同和深有感触的部分。作者关于时间的表述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用郑重的态度对待时间: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
2、不同的时间视角:积极过去视角、消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宿命论视角和未来视角
3、远期未来与近期未来冲突。把5年作为时间跨度,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思考远期未来的价值同时制定近期未来的计划,以便克服惰性和好逸恶劳的本性。
4、什么是值得做的事情:一是一件事在当下带来的好处即收益;二是收益半衰期,即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
以收益值和半衰期为维度,考量四类事项: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学会一项有效的思维技巧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读懂哲学的一个章节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漫无目的刷微博。
少做短半衰期事件。
第四本:《实用性阅读指南》
读书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作者提到的读书的二八定律。
把握读书节奏,掌握二八定律。对于一本书来说,20%的重点内容表达了全书80%的思想。有时候没有必要强求自己要记住100%的内容,把握重点内容就足够了。
另外,检验自己对一本书的真正掌握程度,需要看自己对这本书的输出是否顺畅。输出的方式可能是讲给某个人听,也可能是自己写下来。试着写一篇书评、写一个读书推荐等等。
第五本:《乌合之众》
这是一本大众心理研究成果。这是一本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如果说人是相对理性的动物,这本书就告诉你为什么群体中的人都是非理性的。为什么群体冲动、急躁,易受暗示和轻信。
群体可以无恶不作,也可以表现出崇高的牺牲,献身和不计名利。这本书颠覆了人们对个体的认识,对群体特点的剖析淋漓尽致。
两个月里读完这23本之后,我对读书上瘾了。一本书是作者浓缩的思想,等待读者去发现,并产生共鸣。
一个朋友突然发现我最近一直在读书,问我“读那么多书干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呢?
阅读,让人平静。
这是不是一个好的理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