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这样的视频:婆媳一起看电视,媳妇接了老公的视频,嘲笑老公新剪的发型。婆婆在一边嗑瓜子,各种嫌弃不服气的表情。就在大家以为婆媳战争即将爆发时,婆婆生气道:“已经告诉过你了,不要在我吃东西的时候提他,影响胃口。算了,不吃了!”
剧情反转,哑然失笑,此刻并不心疼电话那边的男人,毕竟只是在视频里。实际中,婆媳常常因为争宠于那边的“那个男人”而剑拔弩张。凭着“一把屎一把尿带大”的伟绩和“跟他过下半辈子的是我”的傲娇,像是手握可以掌控三军的“虎符”, “诛心”的婆媳关系衍生出了诸多战火。
并不是说婆媳多么的水火不容,只是跟“那个男人”沾了边,十个婆媳关系九个坏的现实里,“诛心”也许是最适合的表达。
比如君君,当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婆婆中意的媳妇时已经是结婚后半年了。书香门第里走出的姑娘认为,既成事实的婚姻里,只要以心换心总能获得老人家的认可。强势的婆婆在公公一如既往的娇宠里经常干预君君和老公的私生活,甚至强迫君君推掉公司聚餐按时下班。幸而有老公的庇护,老公经常用发脾气来告诉母亲,只有对君君好才会换来家庭的平和。一段时间里,君君很感激老公的呵护。虽然婆婆经常含沙射影的数落君君说自从结婚后儿子变了。委屈就像越滚越大的雪球,追根溯源,老公说,我耐心的解释他们听不进去,以为你抢走了我。我只能用这种方式告诉他们,如果不对你好,我也不会对他们好。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结果相去甚远,百般呵护的老公用了错误的方式,让老母亲一次次误会了君君,一次次用自以为是的教育浇凉了君君的孝心。君君的老公虽然维护了妻子,却疏离了母亲。如今的君君只有用冷漠来应对婆婆的各种“关心”。
卢璐老师写过一个朱雀女和凤凰男的故事:丁丁生在二线城市,成睿父亲早逝、出自寒门。在一向不被看好的婚姻关系里,婆媳矛盾在丁丁怀孕时大爆发。原以为老死不相往来的婆媳为了成睿能安心工作勉强生活在一起。在相互刺痛里婆婆和丁丁找到了友好带娃、相互取暖不远不近的距离。故事朝着完美的结局发展,被派去欧洲工作的成睿回国,婆婆“功成身退”。临行前才知道,婆婆的转变是因为那个最爱她们的男人在中间调和。成睿会告诉婆婆丁丁的喜好,告诉婆婆丁丁如何爱他。通情达理的婆婆为了自己的儿子收起锋芒,将心比心,直至丁丁不舍得婆婆离开。读完深受启发,因为大多婆媳关系里那个焦头烂额自诩无辜的人往往是婆媳关系翻车的始作俑者和终极大BOSS。
“我把他养大!”“ 我陪他变老!” 一个男人生命里永远不可能避开的两个女人,是天敌也是朋友。“会做的男人两头瞒,不会做的男人两头传”。作为被“争宠”的男人应该多多筹谋,处理好婆两个女人的关系。有人给夹缝里的男人开出了药方“中西医结合”。广告词大家应该都记得,老妈说中医好,老婆说西医好,男人只能说中西医结合。
作为“那个男人”,处理婆媳关系就是要“和稀泥”。善于调和关系,如果婆媳出现了矛盾,又都抹不开面子,男人就要站出来,化干戈为玉帛。多掺和,“引火烧身”,避免婆媳正面冲突。还要注意匀和,不厚此薄彼,既不做妈宝男也不做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小家雀儿。多去搅搅婆媳关系“浑水”,告诉老婆,婆婆多疼你,告诉婆婆,老婆多孝顺。真真假假,是是非非,平头老百姓过日子哪会揪住那么多的对或错。
嘿,“那个男人”说你呢!你要给自己断奶,不做妈宝。将做好人的机会留给老妈和老婆,不愚孝、不偏听。作为婆婆媳妇家庭关系的“使者”,力挽狂澜,少些“诛心”多些“舒心”。小日子何尝不是“朗格里格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