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在去年底说,今年带我多出门,不能一直待在家里待在小屋子里,会觉得我太憋屈。其实没有憋屈,周末躺着恢复能量,也蛮好的。不过如果是想着趁年轻趁能走动的时候,要多转转,倒是的确活动频次有些低了。
所以今年开春之后,对于每周的出行计划,我也会很积极地响应。毕竟,跟着荆棘出门,被荆棘溜,无论去哪里无论做什么,都是超开心超幸福的事情。
*********************
第一次正式出门其实是有任务在身,荆棘要给爸爸去资料馆查资料。三月初天气还怪冷,还要穿着大皮衣;荆棘觉得够暖和了,外面只有个牛仔衣外套,到下午刮起风来的时候,是有些透的。因为天气因为地点因为荆棘正好在大姨妈,那天开始才算我从心态上接受打车来回的便利性——原来可以打车去,打车回,不必查地跌上上下下。
资料馆在内环,是第一次来,见识到了还有这种机构;也学习到了原来“第一手”资料是这样查询而来。有经验的爸爸给出的指导是,只要拿出证明和详细需求,馆内工作人员是帮忙,而实际是仍旧需要自助来查。再一问才知道,爸爸说的是家乡本地的图书馆,而非北京的。
资料其实是史料,并且是非汉族,对于我和荆棘都有难度。中间有些小插曲,因为爸爸的“失误”(有两条重复的)让我和荆棘数了一遍又一遍。因为俩人的思维方式终究不同,还小小拌了一下嘴。不过结局是好的,折腾了将近俩小时,终于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出门前吃早餐的时候,害怕太饱,因为设想如果提交给资料馆后,在等待期间就出来吃午饭;结果倒是庆幸吃了不少,结束之后已经一两点,肚子正好饿。办完主线任务后,又在馆里展厅转了转,纯文本角度来了解历史还蛮有意思。在长见识的过程中,暗暗下决心以后还是要多看书,但在之后吃肉饼的时候,其实已经知道下次再了解这些事情不知道什么时候了。(一个有趣的,在手抄资料做留存备份的时候,有多次重复出现的人物和官职,在后来展厅里也有出现,有一种今天是认识“你”了一次又一次的感觉)
本来吃完就要回家,结果荆棘在跟爸爸汇报的时候,又接到了一个新任务——要去瞻仰一下某个历史人物的旧居。因为人物地位不够高,在帝都这样的地界里,不足于支撑单独给他保留一个「故居」。所以,我在非要在地图上按名字搜的时候完全搜不到,于是还被荆棘说了非要不听劝。
荆棘拿着爸爸给的地址号,在一个很长很深的胡同里。虽然路不近,但跟荆棘手牵手一起逛胡同,一起对着各种老北京的痕迹“指指点点”絮絮叨叨,却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不过胡同真的长啊……胡同也真的窄,胡同两边的门很小,从门往里望感觉还有更深更长更窄的小小巷子。荆棘说,这就是胡同「串子」,像糖葫芦一样,一根主签,一路两边都是串。
古人旧居不止一户,而是挨着的三个门头。荆棘说,可能当年三门一家高门大户,有正门有偏门。其实也感慨,无论当初多么尊贵的府邸,时间无情,也只是后世一普通人家。哦,也不是太普通,至少门口都贴了一个历史建筑标签的铁牌子。唯一的用处可能就是,不能乱拆迁吧?
荆棘认真拍门头门牌,我则在她身后拍她——一位尽职尽责的实地考察家。旧居在胡同的中部,所以走出去还有很长一段路程。看着两边很多像小时候九十年代的砖瓦房子,心里不免感慨,这些房子在农村也很常见,只不过村里没有对每条街道命名;这些房子听说也不能随意拆除,所以最繁华的市中心与巷子外的现代高楼建筑行程鲜明对比。
出胡同一瞬间,喧嚣铺面,仿佛过了从镇上到大都市的结界。我想来一口咖啡,荆棘说找个咖啡店坐一坐。地图上搜到最近的,走过去后,店面人满。荆棘惋惜“还想装一下逼格呢”,我说没关系,以后有的是机会。
于是就滴了车打道回府。这边是第一周出行。
*********************
第二周,是去潘家园。
荆棘今年不知怎地迷上了文玩。从核桃到玉石,从玉石到骨头,从骨头到一些我不记得名字的。劲头比去年的合香珠,有过之而无不及,很旺盛的好奇心,也很高涨的消//费欲。在北京玩这些的优势之一就是守着个大集市。
荆棘也是第一次玩,所以我们在找她网上看中的那家店时,走了些弯路。本来找对了商场,却找错楼层以为不对,而后又去另一个商场时发现应该还在之前那个。两个商场之间的路程不远也不近,骑车不至于,走路十几分钟。荆棘问我生气吗,我说怎么会呢。这就是散步呀,在北京东三环多溜达几步罢了,只不过如果天气不是阴霾而是大晴天就更好了。但仍旧没关系,就算大雨大雪,我想也会开心地想跳,因为都是难得的经历,和荆棘。
店里的东西是挺好,也以外行的角度帮荆棘选了个合适的。荆棘很是开心,满载而归。而后又去传说中的那个大集市简逛了一下——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可以称得上是琳琅满足(暂不论真假)。荆棘说,跟多年前来完全不一样了。那时都刚来京,荆棘跟着爸爸逛,后来我跟着荆棘逛。那时候觉得,这些旧东西破玩意儿,到底有什么好呢,为什么有人会花大价钱来买。现在回旋镖袭来,开始懂了些。
东西太多,而荆棘暂时还不太会挑。与其在万里挑一里赌,前期还是先依仗名店来筛选。于是,除了买到她那块特定的骨头后,我们就匆匆离开了。
下雨了,不大很密。下一站是荆棘收藏的一家肉饼店。哦差点忘了,上一周资料馆后也去吃了一家肉饼店,店面是真的小,但肉饼羊肉汤还不错。相比之下,这家店面要大得多,当然人也多得多。还在午饭点,没有空桌子,只能拿号等。门外没有专门等餐的地儿,我和荆棘在站了一会儿,觉得太冷就去屋里。然后不到两分钟就被指引到了隔了两个门面的一个小门里。原来是“分店”,应该是没办法在原店面上扩容,而不得不在附近找的小空间。倒也正好,四张桌子,安安静静。
肉饼很好吃,和上一周的风格不同,没那么脆,面更软一些。羊肉汤也还好,没什么预制的味道。荆棘说,这种小区附近的店,味道必然不错,是因为如果差劲的话,就根本没有回头客,就开不下去了。
回程依旧是打车,一方面离地铁站远,另一方面中间还要换线,还有好像还在滴小雨(好吧,又在找补理由了,荆棘说其实不必,享受了就是享受了)荆棘在车里已经忍不住把玩起刚入手的小玩意儿,很开心,很满足。
文玩这种东西,也有意思。喜欢的人会喜欢得不可自拔,而无感的人(例如我)的确不会有太大的兴趣。荆棘也偶尔给我买一些小东西玩儿,但我的标准只有顺不顺眼和舒不舒服——当然,不严格来说,这也算一种标准。
荆棘去年入的是合//香//珠的坑,上头时几乎天天抓着手机抢;今年不知咋地,入了这个新圈子,整体来讲要更费钱一些。不过,有些看起来的确算好东西,荆棘也玩得开心。荆棘也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一开始就让我当她的警醒师,要拉着点她别太头脑发热。而我这种小抠门脾性,则很“尽责”地去落实这个工作。主要是,坑太大了……把全部家当填进去,也只是尘入大海一般,种类太多数量太多了啊。
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有朝一日,财务自由了,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
第三周,也就是上周。荆棘在年前就鼓动我让我去体验一下她那个教练的康复课,因为她觉得那个教练带得挺好,给她纠正得也挺好。但去年一直没怎么动,就拖延下来了。今年三月,各方面状态都在慢慢恢复中,体重也不能再升了,公司附近也正好开了一家新的健身房,盘算下来,就进入正式减脂增肌期吧。
在找教练之前,差不多去健身房有氧了五次(快慢交换跑半小时),体重好像没什么变化,而心肺倒是慢慢提升了。从一开始就飙到180,到后来降到170+,腰后的肉也稍微紧实了些。但身体仍是紧张的,长期的精神紧张加上白天电脑前,肩颈硬得不能再硬了,思索了一下可以试试。
约的教练是周六上午十一点,差不多是俩人正常起床吃早饭后的时间。周六突然降温,出门的时候才发现带的半盔有点吹脸了,但还能坚持。从家到公司大概四十多分钟,同时风还很大,在过四环某一段的时候,好像是风口,就一下有点吹透的感觉。所以到地儿的时候,进屋才敢摘帽子。然而换完衣服后,发现室内也挺冷,比之前任何健身房都凉。荆棘也有些无奈,这是楼里的物业问题。
教练看起来挺年轻,还在给上一个学员按摩。于是就先热身了几分钟,后来荆棘说,她从来没这么哐哐有氧过。教练诊断肩颈问题时,就还说幸好荆棘是佛系练法,就算有问题也是症状比较轻,而我因为太用力了,所以问题反而深。趴着的我,哭笑不得。
教练的「按摩」很不同,幸好荆棘之前在家传授了一些方法,提前体验到了有多疼,所以在当场没发出那么大的动静——在去之前,荆棘问我要不要她陪,我哼唧说太疼的话叫出来就没人听了,所以必须去——健身结束后,荆棘还专门问我,怎么没叫几声啊。我蹭蹭她,因为没想象中那么疼啦。
这个教练的康复方式和训练方式和别人很不同,虽然他说别人都是初级,但是否真的,还在看效果。由于第一次,可能问题比较大,所以康复时间用了大半个小时,而后就简单体验了两个背部动作和呼吸节奏。
以体验课的标准,满意度还行。
练完之后,荆棘使劲夸了我,因为我很乖地来了。所以奖励我去吃了一家她觉得不错的手擀面店,离健身房不远,可能在办公区,所以周末人特别少。面很好吃,荆棘还可体贴地给我拿了蒜,也是奖励。呜哇,汪❤汪❤汪❤汪❤汪!
*********************
本来这篇日志是要上周写的,结果因为拖延症,陆陆续续写了一周。现在到假期了,终于在前一晚把尾结了。约了明天再练一节,然后周日去看演唱会,耶耶!
*********************
生活幸福的秘诀,就是这些愿望和实现。以后常做,也要常写。
一定常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