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刚刚收到2019年第34件礼物:
曾令琪评论《弹响爱心与文心的和弦——序杨华新作<不是天涯 是吾乡>》,见刊于2019年8月6日《晚霞报》。
谢谢晚霞报社!谢谢我尊敬的何一东先生!
我们是离离原上的小草,但因为有了文学,我们便融入阳光灿烂的春天,蔓向诗意盎然的远方……
再接再厉,多写多发!用文学的理想,打造理想的文学!
弹响爱心与文心的和弦
——序杨华新作《不似天涯,是吾乡》
文/曾令琪
吾生有涯,精力有限,所以,人到中年,就厌倦了繁复,崇尚起极简。但再是简单,有些人,有些事,还是得衣冠正坐,认真对待,不敢稍有马虎。
比如,杨华这本散文自选集《不似天涯,是吾乡》。
这本书,共五辑,每一篇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共同指向寻常的生活,以期以小见大,让读者感知时代律动的脉搏。在我看来,这本集子的特色,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写蓉漂,心系社会
关于“京漂”、“北漂”,所历者多,所出者也众。毕竟,京城乃首善之区,机会多多,趋之者众。而美称“蓉城”的成都,相对于北上广深,关注者略少,这也是事实。
但改革没有旁观者,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没有旁观者。自建城以来,2000余年一直“行不更名”的成都,除了美丽可人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元的文化底蕴、诱惑味蕾的美餐美食,还有她积极昂扬的蓬勃朝气、迅捷便利的交通网络、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无微不至的暖心人情。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与各级党政的指导和各界干群的努力密不可分。
作为一名在省委省政府挂职的干部,杨华在治蜀兴川、创建新一线城市的大背景下,以自己的视角,从教育、房产、行走的风景、寻常的烟火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感受时代的脉搏与改革的大潮,并用散文这种“短、平、快”的方式,予以细致的表现。其以小见大之旨,独具慧眼之识,既见魄力,更见眼光。谓之肆力于“蓉漂”的开山之作,实不为过。
二,爱美崇善,体贴精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要将此“心”,化作笔端暖意的文字汩汩流出,除了细致地观察、认真地体会、精心地描绘,别无他途。
比如《星巴克少年》。
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儿子,天然的母子之情,让作者的叙述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自己工作的辛苦,仅仅是故事背景淡淡的点缀;作者倾力描写的,是那个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挤的少年。他体贴母亲,他惜时如金,他抵制着外界的诱惑,他深深地沉浸于读书的氛围……如梁任公一样,作者“笔端常带感情”,将读者带入一个“忘我”的书香世界。
或许,“大城市的极限,远远高于我们的眼界。”由此,哪怕生存艰难,潜能挑战,也依然魅力无限!
很是庆幸,这个星巴克少年,不是猪队友般的熊孩子!关键时刻,总能做出恰当选择,并以身体力行,给予前进支撑与感动!哪怕是,把搏击翱翔大都市的宽梦想,夹紧尾巴,安置在星巴克的窄楼上!
让这一路的牵手同行,于寥寥寂苦中,氤氲点点火星,予以前路光明!
诸君试看,这样的结尾,既画龙点睛,又水到渠成,显得自然,温馨,亮色,给读者以巨大的鼓舞。
这样的文字,书中比比皆是。作者以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善于发现的眼晴,深入发掘社会生活的美,并以真实的细节,再现人性中的善,从而让作者自己和读者,都受到深深的启迪和感染。
三,融入禅意,洒脱空灵
杨华是个热爱生活的人,热爱生活的人往往都很有悟性,有自己对人、对事、对物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同时,杨华将禅意融入自己的写作,从而使得自己的作品洒脱、空灵,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
比如,《花非花,你非你》一文。
文章写出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一些思考,在引用贾平凹先生在《朗读者》中的一段话之后,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道:
陡然,我看见翩跹仙子幻变成一行清晰的大字:花非花,你非你,高挂云间。
你写的是自己,却又不仅仅是你!
出生地,能为你提供原生的血脉,滋养你丰沛的灵魂,让你的作品真切灵动,充满生命力与感染力。但,你需要与你所熟悉的生活保持一段的距离,或者说是站在更广阔延展的时空,来审视你的经历、你的感知,方能看见如你一般的群体,命运的共性,与普适的人性。
你必须离开,才能更好地回来!
这样的文字,空灵跳宕,禅意满满,具有辩证的哲理,引人深思。
类似的文章,书中还很多。比如《贾平凹先生的那只鼠》,作者先由读贾平凹先生《养鼠》写起,再引三毛阅读贾平凹作品的一段话,以此切入,写作者对贾平凹先生的崇敬。继而,写作者与平凹先生的一次零距离接触。中间有孩子差点“闯祸”的一个“惊险”的细节,也有贾平凹先生为孩子和蔼地题词的片断。文章娓娓道来,平中见奇,有起有伏,禅味盎然。行文至此,作者的议论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果,我的恩师令琪先生,没能在茫茫人海寻着我渡化我,或者,即使他抬爱我为徒,但假如他与平凹先生一个错眼,没能认出他们前世今生的师徒情分,那么,我又何来机缘,赴这一场,修行的盛宴?
极富哲理的这段话,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文眼”的作用,强化了全文的主题。
《不似天涯,是吾乡》这本书,以“蓉漂”为创作题材,以平常的日常生活为内容,小中见大,真情弥满,真正地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文学精神,律动着时代的脉搏,给人以清新扑面之感,值得读者关注。
诚如作者所说:“走在人生这条单行道上,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在天地间的使命与责任。造物慈悲,便有了那些启慧根存佛性的人,洞开天眼,开悟自己,也开示他人。”
吾心安处即故乡。杨华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她所弹响的爱心与文心的和弦,或许,会引起我们大家的共鸣吧?
是为序。
2019年5月29日,于古资州重龙山永庆寺
(注:发表时有删节。)
作家简介
曾令琪,文学之爱好者,新诗之门外汉;好读书而不博,喜写作而不精。年半百而有二,叹书剑之两废;任岁月以空逝,惜壮志之成虚。不改初心,笔耕不辍;兢兢所业,惟余坚韧。坚执:用文学之理想,塑理想之文学。
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四川文学艺术院院长,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诗词院院长,大型文学期刊《西南作家》杂志主编,中型文学期刊《新蕾》杂志主编,大型音乐期刊《音乐世界》编委,大型学术期刊《阿坝师范学院学报》编委,国家一级作家,贾平凹先生关门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