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了商业创新与公共空间安排间的经典案例。
关于共享单车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是:它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商业创新行为。很多人已经很久没有骑过车了,自从有了共享单车大大便利了自己的出行。共享单车和研究机构也通过数据不断的告诉我们,因为共享单车使得城市交通得到了缓解,给很多人带来了便利,甚至减少了碳排放量。
但是,另外一面。
共享单车的大量投放侵占了城市的公共空间,城市绿地、小区到处都是共享单车。网上到处都是这种照片:人行道、汽车道被共享单车所侵占。甚至在高架桥上、隧道里都时有看到停放的共享单车,非常的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所以很多人担心,共享单车再这么无序的发展下去,很可能会成为中国城市的公害单车。
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整顿,比如北京开始尝试共享单车的电子围栏,要求骑行者,把单车放在指定的围栏空间中。摩拜公司也发表了倡议书。但是把车辆的乱停乱放,仅仅归结于市民的道德水平或者进行口头的呼吁。这是远远不够的。
在经济学的博弈论上有一个名词,公地悲剧。公共用地作为一种资源或者资产,有很多的拥有者,每一个人都有它的使用权,但是每一个人又都没有权力阻止他人使用。因此所有的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和浪费。显然,在共享单车和城市空间这个问题上出现了经典意义上的公地悲剧。共享单车是一种中国似的创新。他最大的创新点就是无桩停放,公司可以把单车停放在城市的任意角落,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骑上单车,到了目的地又可以任意停放。但无桩停放的弊端也非常明显,城市的公共空间为这些共享单车的发展承担了巨大的代价,而没有人为这个代价支付成本。
中国最多的时候同时出现过30多家共享单车公司,一共投放了至少1200万辆单车。上海一家自行车厂曾经接到过一个年产500万辆单车的订单。全中国的所有城市几乎都已经被共享单车所占领。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电子围栏就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就是把无桩停放改成定点停放。
接下来的问题是谁为乱停乱放买单?
一是骑行者。
二是公司。
三是骑行者和公司共同买单。
这三种办法在技术上完全都可以行通。关键是完成真正的惩罚性制度安排。任何一个经济行为如果没有成本支付设计的话都是无效的。比如抢银行的代价是罚两百块的话,估计大家都会上街抢银行。而判10年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大家就要估量一下了。
所以共享单车的野蛮发展和城市公共空间的侵占这一矛盾,到了需要制度解决的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