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整理书柜?
问出这个问题好像很白痴。当然是因为乱。更准确的说是因为自己想找的东西找不到了。前两年同学寄给我的明信片被当成书签夹在某本书里,现在想找到,只能一本本翻过去。
可是实现怎么样的一种秩序才不算乱呢?
至少要让自己对于哪些书看过、哪些书没看过心中有数。还有想找的东西能最快找到。
书柜要整理到什么程度?
做到每一本书中都干干净净,什么都不放。没有书签和记录读书心得的纸。
书里所有夹着的东西拿出来之后归类整理到一起。书签好解决,笔记有点困难。
书柜里杂七杂八的东西很多,草稿纸随处可见,不经意就蹦出来一本又一本笔记。同类的记录很多,却很琐碎不成系统。
初步的想法是,先把所有的读书笔记按照书名分别放在各自的信封里。这样,对于一本书来说,心得体会就是完整的了。后面慢慢建立自己的读书笔记体系,编码查询。
让自己调取信息更容易操作、简便易行。
总结
书柜的功能无非就是储存书籍的地方,但时间久了,就容易沦落成摆设,连带着里面的书。
书籍该是时时翻阅的物件,可我让它们蒙尘了。
在整理的时候,一本本一路翻过去,抚摸着每一本书的纸张,不自觉生出安宁、祥和又愉悦的情绪。回忆着每一本书是怎么来的,网上买的还是地摊淘的,当时为什么要买,时至今日书中的观点是不是已经落后,读起来还有意义吗,或者也有些反向作用。还有今后读书一定要先了解作者、成书背景以及书中基本观点…种种思绪交错纵横。
我是特别喜欢抚摸纸张的触感的,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跟我有同样的感受。
由于这些情绪,原本劳累的任务也变成了享受。
整理过后,对于自己的读书策略有了些新想法,尽可能消除切换工具的时间成本,精简工具数量。
读书的目的在于增广见闻,知识太琐碎的话很容易遗忘,远不如形成体系来的牢固。工具是为了提供便利而存在,一旦成为负担就该是舍弃的时候了。所以读书笔记,就是要容易找到,也是能脱离书籍的一种存在。
读书、学习本就是乐事,当然是怎么开心怎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