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2. 《巨婴国》第4章(25-35节)
核心要点:
一、处理挫折的正确方式
1. 事情层面自我归因,但不过分,同时也能客观归因外界
2. 情绪层面上自我安抚,并寻求他人支持
3. 让一些必然出现的情感(如悲伤),得以流动
4. 不管如何归因,有何种情绪,都会自爱
二、核心自我
一旦核心自我诞生了,环境的变化会激发你的反应,但难以动摇你的根基,你也由此有了从环境中跳出来观察的能力。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个核心自我稳稳的站在那里。它会摇晃,摇晃是一种呼应,但只是摇晃,根基不被动摇。
三、过渡性客体
一个人走出自己孤独的想象世界,而进入现实世界前的一个过渡态,他通过控制一个过渡性客体而初步形成对外界的掌控感。
四、导致千人一面的关键
1. 共生心理
2. 原始嫉妒(独占心理):我要占有一切好,不想分享;谁任何一个地方比我好,我都眼红嫉妒。这也源于共生心理。
五、三种嫉妒
1. 三角关系中的性嫉妒
2. 原始嫉妒
3. 我不能好你也不能好的嫉妒
六、敌意想象五部曲
1. 你要按我的来(全能自恋导致的控制)
2. 否则,我愤怒(因控制失败而引起的愤怒)
3. 我的愤怒攻击了你,而你必定会还击我(想象,而非现实)
4. 随后我发现,你的种种行为,都是在还击我(想象,而非现实)
5. 我很委屈,我没对你做什么,你为何这样,所以更愤怒
七、觉知外部世界的四个等级
1. 信任外部世界并因此可以向外部世界倾注热情(最好的)
2. 将外部世界过度理想化(次好的)
3. 将外部世界知觉为一个苛刻的神,它会满足你的一些需求,但很苛刻,你稍有差池,它便会惩罚你,譬如邪教信徒(次差的)
4. 将外部世界知觉为被一个无所不能的迫害者所掌握的(最差的):即被迫害
八、被迫害的两个等级
1. 你很容易感觉到被迫害,但迫害你的,是很多因素,并未统一成一个整体
2. 你觉得,存在一个系统的迫害者,一切不好的事情都是它干的——即迫害妄想
名词解释【迫害妄想】: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经典症状,觉得被某个无所不能的人构建的一个加害系统所监视所迫害,自己的一切不幸和以外都是他和这个系统干的。
九、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是反社会人格的前身,和反社会人格的表现很相像。品行障碍未必能发展成反社会人格,但反社会人格的人在青少年一定会有品行障碍。之所以不讲未成年人为反社会人格是因为,按照经典说法,一个人到了18岁才能形成人格。
1. 反社会人格/品行障碍的特点:
- 他常行恶,也即反社会
- 行恶,特别是伤害别人,会给他带来快乐——这种快乐,直接建立在伤害别人之上;行恶时,没有丝毫的规则约束,可表现得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
- 行恶时,没有利益上的目的,甚至没有情感目的,就是随机抓住与他们擦肩而过的生灵,进行没有底线的攻击。
2. 反社会人格/品行障碍的核心缺陷:缺乏共情能力
3. 反社会人格的潜在原因
(1)大脑创伤或基因问题,即不逆转的生理原因
(2)精神分析认为:反社会人格的创伤发生在婴儿期,甚至婴儿早期,因此疗愈变得极其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