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表哥,那个人还没把钱还你吗?”
“没有。”
“到现在都超过3年了吧?”
“是啊。搞不懂。没多少钱,就是迟迟不还。为了一点钱,把自己信用都卖掉了。”
表弟“嗤”了一声表示无语。那个人是我的一个堂哥,也是表弟的表哥。现在我们提起他,都本能的带着些厌弃。
三年前一个午后,我接到他电话,说做生意资金周转不过来,急需一万块钱周转,然后答应几天后还我。我想着,像他这样开着大奔、有着两家实体批发店的人,如果不是急用钱,不会向我这样刚出社会不久的堂弟借钱吧。当时一万对我来说挺多的,但毕竟是堂哥急需帮助,就答应了。手机转账限额,我还特意去找了台ATM机给他转了过去。
结果,却是给我糟心的呀。“过几天再还你”、“晚上回去转给你”、“下周先还你两千”等等无数个的“空头支票”,消费掉了我对他的所有信任。
过了一年多,我没有耐心了。抽时间找去他店里几次,陆陆续续要回了5千。疫情原因无法上门催钱,最后一次是今年春节前打电话给他,他回复说第二天晚上再还我1千,结果到时间了,依旧没履行承诺,电话却也不接了。
后来才知道表弟的妈妈,就是我姑姑,跟我同样的遭遇。表弟知道我借钱给他,说了句:“要是我知道他向你借钱,我一定会劝你不要借。”
我们都搞不明白,一个明明可以还钱的人,为什么为了一些钱就轻易消费掉亲朋好友对他的信任呢。信任难道还不值这一点钱吗。
如果我和表弟信任他,那他会得到更多。就比如他的生意,我们现在都有能力协助他赚更多的钱。但是我们已经绝不可能与他合作了,因为完全失去了信任。
后面又听说他做生意欠了很多外债,大奔也卖了,批发店就剩一家了。我不知道他那样的批发店怎么会做亏本的。“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我能想到的原因就这个了。其实我一开始就隐隐约约料到他的生意会走向没落了。
我爸年轻时候,因为把钱借给一个玩得很好的工友,后面钱没要回来,朋友也变成了仇人。其实从小到大,他就经常性的跟我唠叨,千万不要借钱给别人。这也算是一件“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事情了。
借钱不还、消费他人信任,每个时代、各个地方都有这样的人。估计大多数人都遇到过为了点钱,就轻易出卖掉自己信用的人。
我了解信任的重要性,于是我一直很重视他人对自己的信任。但我也喜欢别人对我失信。渐渐的,也就将从不借别人钱和尽量不借钱给别人当成了自己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