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浩
人生伊始,牙牙学语,我们背诵的第一首诗恐怕是这首: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耳熟能详的人生第一首诗,让我们记住了明月和故乡。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快三十年了,在他乡的日子已经远远超过在故乡的时光。朝思暮想的故乡就像被海浪无数次潮涌后的海滩,留下的是洗尽铅华和弥足珍贵的记忆,如那天上的明月般永恒和美好。
月亮也似那挂在云端的云盘,童年时的快乐、少年时的烦恼、青年时的踌躇,都在彼时的仰望寄语刻存储,到了岁过半百、人在他乡之际,思乡情切、举头抬望之时,悉数一一下载。
望着这似曾相识的明月,我恍惚了。她是故乡的月亮披着他乡的外衣,还是他乡的月亮带着故乡的面具?天上那轮明月始终如一,最初从故乡走出的那个白衣胜雪的少年还是此刻人在他乡的你吗?
还有一首同样出自大师手笔的诗,有那么一句同样动人心弦。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此生多困惑,用一辈子的时光似乎也难活得明白。故乡承载了人生的最初时光,那段时光恰恰是我们活得最明白的时光。那段光阴里,我们不怀疑,我们不畏惧,我们很单纯,我们很天真。
背井离乡,我们变得复杂,变得偏执,有了得失,有了妄想。没了在故乡时的明白,多了在他乡的困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皓月当空下反复吟诵,我似乎明了故乡的明月为何这般明洁。
故乡,千里之外。明月,万里之遥。故乡不得归,举头望明月。清朝诗人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望着海峡对岸的家乡,思乡之情寄托明月,于是写下这诗句:
三年此夕月无光,
明月多应在故乡。
今年中秋,我照例在他乡守望这轮明月。从这如玉般的云盘中下载了故乡过往的记忆,在银色月光下品尝着人生半百的滋味。故乡明月,她萦绕着我,求之不得,挥之不去。于是挥毫写下古人的诗句:
不知乘月几人归,
明月何时照我还。
对月低唱,语焉不详。
注:上联出自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下联出自宋.王安石《泊船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