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日,愚人节。我把成甲的《好好思考-如何练就高超学习力》看完了。只是看完了,并没有学完。用个成语形容我看这本书的感受 : 醍醐灌顶。一边看的开心一边又很痛苦,非常想看完但是又感觉自己脑袋容量不够,装不下那么多新知识,经常需要看一会然后站起来走走缓缓。比《好好学习》那本书看着要吃力多啦,但两本书对我都很有帮助。嘻~
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说说这本书对我的改变。
一、三种读书方法和阅读内容的选择。
一边看这本书的同时,我一边在回想自己过去有看过哪些书。只有一本书自己从脑海里跳出来,《草房子》,是四五年级生病时爸爸买给我的书,特定的环境下看的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呢?为什么说不上来?前段时间刷到网友书架上的书,我竟然没有一本书我看过,噫……那我平时都看些什么书呢?回想自己看过和买过的书,在我脑海里竟然留不下印象。那我看书都是在看些什么呀?这个问题其实大学时就有想过,但总是一闪而过,还能看什么呀,就这么看呗。可是为什么同样是看书,别人看完一本书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也增长了,还可以有很多的内容可以输出呢?原来过去的我看书只看情节,一本书就呆呆的把故事看完了,就完了,看完还咂摸一下,这本书不是挺有名的嘛为啥我什么也没看出来呢?好吧~怪我看不懂。过段时间,连情节也忘了。看书的时间花下去了,却什么也没得到,我现在才反应过来,那我还有什么资格说自己爱阅读呢?我突然觉得很羞愧。怪不得自己经常性脑子空空,读大学那会室友经常让我帮忙想个朋友圈文案啥的,我说我什么也想不到,她们还嘲笑我,你不是我们寝室最爱看书的吗?那么多书看到哪里去了?
看书也是要讲究方法的。我好像从这本书中明白了些什么,可具体又说不上来。成甲在书中介绍了获取思维模型的三种方法:①通过超级节点②通过阅读书籍③通过工作实践。通过阅读书籍又介绍了三种读书方法,分别是①查字典法②关键词法③知人论世和思想地图法。对了,是这三种读书方法让我有了上面一段话的想法。这三种方法对目前的我来说是非常有用,很值得去学习和实践。慢慢来,以慢为快,不着急。
关于阅读内容的选择,还是网友的书架,哇,他们的书架上怎么各种类型的书都有呀?经济类、历史类、世界名著、专业类等等。可我好像都是瞎买的,想到看什么了就买点什么看看,也不喜欢跳出自己的舒适区看那些比较难看懂的书籍,太费时间啦,看不下去的,我几年前买的《艺术概论》都没看过几页呢。
这本书中第四章的标题是如何建立多元思维模型知识体系,小标题①为什么要具备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哪些领域的知识是人人都应该学习的。所谓“全局性理解”,是指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全面地理解问题,从而接近问题的本质。一个人要构建全局性理解的能力,就必须有足够多样的思维模式与足够丰富的知识层次。正如查理·芒格的建议:“如果你想成为理性的思想者,必须培养出跨越常规学科疆域的头脑。而这需要大量阅读数学、生物学、物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和文学等各学科及相关学科中著名科学家的重要著述,了解并熟悉书中介绍的核心概念,能够将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联系起来并融会贯通”。
我觉得他的建议非常棒,就是数学和物理学好像有点太为难我了,我实在是喜欢不起来,有点难。以前的我总觉得能把自己专业的书多看看就很不错了,但是现在却觉得很多看似不相关的背后,确实人类智慧的互通。我接受这个建议啦,会慢慢去实践的,已经开始看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了哈哈哈哈。
二、如何做笔记。
哦天呐!做笔记对我来说真的是太难了!不论是上课、听讲座还是任何需要做笔记的场合,对,听课笔记也是,我都太痛苦了,一个本子一支笔,完全不知道该记点什么。等结束后,哦,我这是听了什么呀?怎么什么都没记下来呢? 欸?为啥我大学四年都没有想过去学习下如何做笔记这方面的内容?怎么就不把这当回事了呢?
看了这一小节的方法,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五星笔记法!从预判核心内容—记录讲解逻辑—记下疑问、启发—提炼思维模型—变成具体行动。终于有模板可以套了,还可以帮助我学习进步。我得找个例子来练练,一试,发现自己原来只是好像看明白了,但是真让我对着一个案例来练好像又脑袋空空,什么都写不出来。有点难,还得多看几遍这块知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慢慢练。
三、支撑跨学科知识体系的骨架—结构化思维
四、……
这个回顾和思考让我脑袋又疼的太厉害了,晕的不行啊!我还是再熟悉一下这本书吧~有点晕。
其实这本书中的每一个小小的点我都能想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去,所以脑子非常乱,很跳跃,夸张点说就是这本书随便翻到那一页我都可以发很久的呆来回想,与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情产生链接。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思考过 : 我大学为什么没有对以前做一个回顾和思考,为什么没有想过要去了解关于知识管理这方面的内容?可能最关键的就是圈子或者是没有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哈哈哈哈哈哈。我本来对于圈子这个词没有那么深的感悟,就觉得也就那样,但现在回想起来,再结合这本书说的内容,感觉真的,圈子太重要了。大学时期身边的几个朋友好像大都都没什么上进心?我书看的这么少的一个人都成为了她们当中最爱看书的一个,大家讨论的都是电视剧?化妆?去哪里吃哪里玩?或者在画室里做作业。当然也有很多追求上进心的同学,只不过她们大都独来独往,我们这个系的艺术生好像都不大有喜欢看书的。回想大学四年,好像真的没留下什么印象。我现在想想的确感觉有些浑浑噩噩。也是自己真的不够努力,得过且过在混日子。
我现在在散步,最近只要不下雨,晚饭后我都会习惯性的出来散步一小时,这种习惯真好,发自内心的喜欢所以都不用坚持。从大学开始就很享受一个人慢慢逛慢慢想的这种感觉,相比于和其他人找话聊,我宁可自己独自一个人。大学时期我和别人很难有话可以聊,除了室友,也许是我从心里的排斥?哦对了,大学时期看过一本书,罗莉·海尔格的《一个人的狂欢:内向性格的力量》,我好像是属于从自己的内心深处获得能量的人,向外社交会损耗我的能量,而很多人是属于外向性格,通过社交来获得能量的人,比如说我的室友们不聊天就不舒服,我却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待着。
这种记日记的形式还蛮好的嘛,可以让我和自己对话,找到很多问题并且慢慢改变,是从心底里改变。细细想来,还是改变了挺多想法的很多行为的,蛮好的,我喜欢这种慢慢找自己的想法和原因的感觉。最近一礼拜几乎天天往外跑,一跑就要一天的工夫,很难静下心来思考和记日记,慢慢来,把想到的都记下来,不管好的坏的,记下来之后感觉自己心情都变好啦~
开开心心快快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