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有很多方向,大部分都有很大的创新和积累门槛,今天探讨一下另外一种方式,基于数据闭环的业务驱动的模式。
创新突破型,加速信息流转,让信息流转变的高效好玩,最终的变现是通过解决业务上的市场营销,给传统行业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自己也分得一杯羹。像Google,Facebook,baidu,字节跳动,都是同样的商业逻辑。
技术的长期积累型,建立了积累门槛,但80%的收入还是来源至深挖的强业务相关的项目收入,而不是通用的纯技术产品。微软的私有云,科大讯飞的语音,很多垂直领域都是同样的逻辑。
前面两种成功,除了产品创新和长期积累外,深挖下去,底层都离不开数据驱动,数据是传统企业和高新技术的链接点。数据从哪来,从业务中积累而来,通过技术的理解,再次以产品的形态回到业务中去,扩大业务价值才是目的,核心的逻辑还是帮助业务增长变强。对新技术来说这个转换过程就有大量的机会,对传统公司来说,核心的业务能力变的更强了。就像写信一开始用的是信纸,现在用微信,只是工具变了,业务本质没有变,需要更快更便捷的人与人之前的沟通。
分析Google等这些类的科技创新型公司,其实真正的底层逻辑,就是构建了数据闭环,Google,Facebook,Baidu,字节跳动这些公司,通过各自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收集各自业务能收集到的数据闭环,最终构建了人这个维度的数据。他们收集的数据,通过处理,能非常精准的知道人自身的需求,可能比自己还了解自己。通过这类数据对接传统行业广告业,最终帮助各类企业完成各自的精准广告营销,创造了大量营收,从中分得一杯羹。
同样分析微软,科大讯飞等这类长期积累的公司,他们在近期之所以出现新生。底层的创新驱动,同样来至于结合行业和深挖数据。微软的私有云就是去解决各行业的复杂业务,用自己长期积累的IT运营数据,快速构建私有云,真正解决传统行业对IT的复杂需求。科大讯飞之前一直纯粹输出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市场收入,只有当他深入行业,提出基于语音的各种解决方案,智能客服,智能翻译,智能医疗,真正解决了行业问题后,才获得了市场不错的馈赠,之所以能真正解决问题,除了本身的技术积累外,跟行业深度合作,拿到行业的积累数据,调整算法模型,形成算法+数据的双驱动,才获得新的更强的生长机会。
深挖业务本质,建立业务数据驱动闭环,是现在快速建立新产品的两个突破点。只有这样演化而来的产品才有一定的门槛,才能有反复迭代的机会,能生存能生长,最后演变成某个垂直行业的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