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教给学生什么?有人说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这说法不对。听说读写充其量是语文学习的抓手,是语文学习的手段,不是目的。再说,能力岂能是老师教出来的?那么语文老师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什么呢?
首先是独立的思想。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把人教成为人,语文教育最切中这一点。这就是语文教育的第一个目的。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高矮胖瘦,进而认识他周围的世界。教育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遇事有主见,不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其次是基本的常识。这里涉及到认识世界的态度问题。有了前面所说的独立思想,那么所谓的常识就是相信科学,反对臆断,即重客观,去主观。尊重事实,一是一,二是二,绝不睁眼说瞎话。现在的学生作文,假话废话套话空话瞎话满天飞,完全没有思想,内容空洞,面目可憎,语文老师责无旁贷。语文课堂上,提倡说真话,写真情,就是在引导学生回归本真,不悖逆常识。
再次是浓厚的兴趣。这兴趣是指对人类文明的兴趣,对未知世界的兴趣。研究已有的文明,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原动力;探究未知是人类前行的巨大推动力。语文老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作为过去与未来的中介,课堂上就该注重培养未来建设者的学习兴趣。现实情况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对学习越来越缺乏兴趣,厌烦教科书,厌烦考试。不得不说,语文老师前路漫漫。
再有是严密的逻辑。以前强调理科生要学点人文社科,以丰富其知识架构。不少名家多强调人文社科知识对于理科生的重要性。不过我倒觉得文科生更应该多学点自然科学,因为里面常常涉及到严密的逻辑推理。而逻辑推理是认识世界最好的诀窍之一,严密的逻辑推理,可以让人更趋理性和客观,更好地解读和认识自然世界。但是逻辑常识之于我们已经太生疏了,常年的不讲逻辑,就是常年的不讲道理,以至于整个社会都快形成一锅粥了。
最重要的是爱心。同情心同理心,这是人之为人的底线。缺乏同情心同理心,连人都不是。一代一代的人,爱心稀缺,道德沦陷,社会没法进步。
语文技能反而是最末的枝节。但现实生活中却最重要。诸如,像解答数学物理习题一样的,语文课上各种解读文本的套路、方法等等,反而很受欢迎。在此我们可以类比一个事实。鸦片战争后,中日同时派留学生赴欧洲留学。中国学生主要学的是技术,学造枪炮舰船,以为科技可以救国,实业可以救国;日本学生却对欧洲的历史和人文制度更感兴趣。甲午海战中,拥有亚洲最强大海军的清帝国,却一败涂地,这说明要命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
怎么样才算语文学得好?口若悬河出口成章?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不见得。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善良和良知,没有了宽容和温暖,那就不光是语文学得一塌糊涂。
一个人在学校里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没有学到常识,对过往和未知都没有兴趣,混不讲理,缺乏爱心,他的技术学得再好有何用?语文课堂上,老师在“布道”,在燃火,在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