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平常地上一天班,我想平常地过一个周末。重新体味一下,过去每一天每一天我并未意识到的这么珍惜的、平凡的生活,是那么的重要那么的可贵。我下次还要回来,脱掉口罩。自由地呼吸着武汉新鲜的空气。
——钟鸣(上海首批援鄂专家)
文/烨子
2月20日,经历长达一个月的假期(我们公司1月18日开始放假),在办完各种复工所需的手续后,终于可以复工。而这,离省内规定的2月9日24时之前不能复工已经整整过去10天。
早上7:30出门,也许是出门较早,也许是各社区仍在严格管控之下,一路开车并未遇见几个人,往日需要1个小时的车程,今天只花了40分钟。
8:10左右就到了园区门口(我们公司在政府建好的产业园区内办公,是属于租用的厂房),还没到保安岗亭道闸口,就被保安示意要求停下,告知车不能像往常一样开进园区,只能停在园区外。这个时候,当然只能配合,把车停在马路边,反正我们园区地处郊区,不会有交警蜀黎来贴单。
把车停好,到了保安岗亭,测量体温,36.5℃,毫无悬念是合格的。拿手机扫描了我的电子通行证。保安顺手给了个粉红色加盖产业园物业公司公章的出入通行证给我,告知后期出入均需凭证出入,否则不予放行。
从安全通道走上三楼公司所在楼层(非常时期,电梯自然是不敢坐,电视上可天天贯宣电梯是密闭空间,电梯按钮被频繁接触)。本以为可以直接进办公室啦,没想到人力资源部同事来的比我更早,以为同事端坐在门口等我们,扫视之下,但见一张桌、一份表、一支笔、一包口罩、一个喷壶、一体温计。看到我来了,又给我测了一次体温,让我自己在登记本上填上到司时间,交通工具、实测体温等信息,然后拿喷壶往我手上喷一喷,给我发了两个口罩。
进了办公室,看到已有一位同事比我早到了。其实,今天也只会有我们两位。虽然复工了,但根据前两天在公司微信工作群里了解的情况,今天真正能到办公室办公的,我们部门也只会有我们两位,其他同事因为都在外地暂时赶不回来,要么是因为当地不放行,要么是因为即使放行了,也没有班车能回省城,而自己又没有私家车。
于是和同事开始抹桌子,拖地,毕竟一个月都没人办公,尽管放假前关闭了门窗,依然还是有些灰尘。忙活了大半小时,完后,又找来酒精喷壶,将办公室空间喷洒了一遍,进行消毒,才心里踏实点坐下来办公。
临近中午,该是吃午饭的时间了。因为产业园有统一食堂,也提供免费重复使用的餐餐具,所以往常我们去食堂吃饭,都不带碗筷。可这次不一样,早在复工前一天,人力资源部同事已经在群里发了信息,说午餐要自带碗筷,而且要求轮流去食堂打饭上来,规定不允许在食堂用餐。
带了自备的碗筷来到食堂,结果被食堂工作人员说不需要带碗筷,都给打包好了,一盒饭,一盒菜递给我们。然而,因为多了两个快餐盒,餐费比往常贵了两块钱!菜量也明显比往日少。带回办公室,吃了一口红烧的鸭子,一股难闻的腥味袭来,顿时弃之不用,将剩余为数不多的几块鸭子统统挑出来,用剩余的豆皮和黄牙白对付了大半盒米饭。
下午2点左右,公司负责消杀的同事又拿个酒精喷壶,将我们办公室喷洒了一遍,办公室顿时又一股浓浓酒精味,幸好已经在医药行业混迹多年,早已习惯这种味道。
4点左右,我向总经理打了个招呼,提前一个小时回家,因为今天除了是第一天上班,也是我所居住的小区里规定的可以出门买菜的时间(只能两天出门一次),所以,要抓紧时间去买菜,家里还等我菜下锅呢。
将出入通行证展示给岗亭保安,获得放行。
下午6:30,终于买好菜回到家。
吃过晚餐,我坐在沙发上休息,简单回顾一天,记住了如下这些数据:
换口罩2次;
戴口罩时长11小时;
被测体温5次(除了公司2次外,还有小区出入各1次,超市买菜1次);
出示纸质通行类证件4次;
电子通行证扫码4次。
尽管戴了11个小时的口罩,内心依旧有点不安,坐在沙发上,体会一下喉咙,似乎没有异样,做个深呼吸,然后憋气,发现自己还能承受15秒不咳嗽,内心才稍感踏实。
明天,是复工第二天,但也是无数个工作日中平凡而又不凡的一天。疫情终将会过去,而我们的生活也终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