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七/文
-1-
觉得自己最近脑子很堵,明明零碎的信息在脑子里飘来飘去,颇有些呼之欲出的意味,但坐在电脑前对着空白的Word文档,却敲不出几个字。这种如鲠在喉的感觉,实在不好受。
不过,写文很容易这样,久而久之,不得不习惯。
我嫌脑子堵得慌,就无聊去翻了翻之前的推送。翻到了底,看到了第一篇推送的日期,仔细算了算,这个公众号已经做了七个月了。
七个月并不算长,但它却是我坚持过最久的一段时间了。也就是说,做公众号好像已经是我坚持过最久的一件事情了。
我一直说自己懒,其实更加贴切的说法,是没有毅力。练书法,鬼画符了几天,放弃了;写小说,洋洋洒洒敲了一两万字,停更了。
没想到公众号倒是做下来了。当然,我并不是想借机吹嘘,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喜爱所以毅力,这种冠冕堂皇的鸡汤。
之所以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大抵是因为你知道文章有人看,心里就生出几丝压迫感和责任感。当阅读的人数越来越多,压迫感随之增加,责任感更是如此。
到了这时,已经不是想不想放弃的问题,而是甘不甘心放弃的心理挣扎。
而我这种偏斤斤计较的人,答案一直都是不甘心。
-2-
做公众号这七个月以来,是没有盈利的,处在负收入状态(稿费、活动奖励)。
直到上个月开了流量主,才有了一点点微薄的收入,但跟之前投入的资金相对比,还是亏损了很多。
在这里我想小声提醒下,那些看到几篇《XX年的她/他,靠写作经济独立/月入1W/10W》之类的软文,千万千万别太放在心上。
这只是他们引诱起你们的赚钱欲望,造成为你提供赚钱干货的假象,实则是为了引流拉关注,只是一种典型套路罢了。
我不否认他们真的靠写作经济独立,月入1w或者月入10w,但是我否认这类文章的实用性。
它告诉你当有了一定程度的粉丝后可以赚到多少钱,却丝毫不提及粉丝要如何增加到那个程度才可以盈利。
没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干货,就是软文。它除了帮助营销主体吸引流量之外,毫无作用,还助长了大环境里急功近利的风气。
一个人能赚到多少钱,取决于他能产出多少价值,一时的脑子发热无法产生价值,也赚不了钱的。
一夜暴富的锦鲤不是我们,踏踏实实我们才是宿命。
-3-
我虽然抨击了上面“靠写作月入…”的软文,但是我并不是说做公众号不好。
公众号带给我很重要的一点,是养成了写作的习惯。
这七个月里,自己写了将近70篇文章,前前后后加起来已经十万多字。平均算下来,大概每三天一篇文章的输出。
如果不是为了经营公众号,我想必是坚持不下来的。
以前我也在文章中提及过,我不太清楚公众号能做到一个怎样的程度,但可以记得在经营它的日子里,我在做些什么。我能通过文字,感受到那个时候的情绪状态。
这样好像就已经很不错了。
-4-
之前看过一句话,“写小说就像谈恋爱,刚开始靠爱情,后来全凭毅力撑着。”
我觉得它表达得很贴切,但如果把主体换成是做公众号却并不太适用。
做公众号刚开始靠的是欲望,想盈利的欲望,想表达的欲望,在欲望逐渐磨损之后,凭借着读者的支持、不甘心前功尽弃的心理在努力维护。
很多事情本来便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知道最近那篇《在这个从小躺赢到大的女人面前,杨超越真的不算锦鲤…》文章很火很火。也知道人民日报转载了一篇《作为“超级锦鲤”的直系师兄,我有话想说》。
其实,《XX年的她/他,靠写作经济独立/月入1W/10W》跟这种锦鲤文章,很像。
人民日报转载的那篇文章里,这样写到:
在你的文章里,我看到你利用民众迷信心理获取流量的套路,但你对迷信带来的社会危害却只字未提,或者说是全然不知。
…
作为一个负责人的中国年轻人,一个“守道”的自媒体人,是利用这种社会情绪敛财发家呢?还是积极引导社会大众积极面对这些不确定,用奋斗改变自己的人生?
“靠写作月入…”之类的软文,其影响虽不及锦鲤来的严重,但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是该磨灭过程的重要性,夸大结果,暗示大众赚钱很容易的假象,来博取关注,赚取流量;
还是该客观的表达过程中所付出努力,让大众明白每一份价值都来源于过程的努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