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
像这种观念——万物与我合为一个整体,在西方来说,有很多深刻的思辨呐,我简单说明一下,西方哲学他经过哪些思考的模式,我们一般喜欢讲抽象,因为人的思考就是靠抽象开始嘛,就是我们刚才提到马,你其实没有见过马,你见过的是黄马、黑马、红马,你见过的是这匹马那匹马,你没有见过马的本身,你怎么可能见过马的本身呢?——有一匹马是真正的马,它是唯一的马,马的本身,它既不是红马也不是黑马,也不是黄马,那是什么东西?没有这个东西存在,是不是?
但是你说一个马可以涵盖所有的马,代表什么?你经过什么抽象?——物理抽象,物理这两个字不要只想着物理学哦,物理代表有形可见的在英文的翻译上来说,这个字叫做physical ,physical这个字是物理的翻译,特别指形体的,只要有形体的都是physical ,不要只把它想成物理系物理学,
所以人的思考使用语言,任何一个概念都是经过物理抽象之后的结果,你如果没有物理抽象的能力,你不可能产生概念,
比如我现在说中学,中学就是一个概念,你如果不能物理抽象,不能抽出来说,我既不是指这个中学也不是指那个中学,中学本身不能指任何固定的中学,那是经过抽象的,我要把中学个别特性去掉
比如说人,我没有见过人哦,我只见过张三李四王五赵六,我没有见过人,你怎么可能说我看到一个人呢?那不可能的,你看到的是个别的人,个别的人呢,请注意,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双胞胎也不一样啊,
所以你说我见到人了,那这个人就经过物理抽象,
再说一遍,什么叫物理抽象?——把每样东西的物理特性,形体上的特色,高矮胖瘦什么颜色,通通抽象去掉,抽象就是把那个具体的抽出来,叫做抽象,具体的叫做物理叫做形体去掉,
任何人再讲一句话的时候使用概念的时候,都经过物理抽象,不教也会,属于人的本能,比如一个小孩子,很小,在家里面看那些看图识字的书,我们都经过这个阶段,看到上面画一只狮子,旁边写狮子父母教他念,书上画的狮子多小你知道吗?一只小小的狮子,好你带小孩到动物园,他看到狮子他就会说:这是狮子!父母吓一跳,哇这是天才,我这个没有带她看过狮子,第一次带他去动物园,他居然就知道这个是狮子,书上画的这么小,真正的狮子这么大,他怎么知道呢?你不用担心,只要是人就知道,你不教他也会呀,他经过什么?物理抽象嘛,他把这一只狮子那一只狮子的特别特色去掉,只看狮子之所以为狮子,这就是物理抽象嘛
所以物理抽象是人的本能啊,一个人有理性的能力自然就会做物理抽象嘛,
那好了换一个另外一个小孩,在家里教了好久狮子,看好多图片都是狮子,到动物园说这是什么?那父母说:糟糕了,这个小孩子没有办法抽象思考,对不对?父母说:这就是你看的狮子呀——怎么会呢?我看的狮子那么小一个图,那狮子那么大,怎么会是狮子呢?那父母会不会担心?当然会担心嘛,
所以小孩子开始的时候,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啊,所有小孩小时候都叫弟弟,你叫什么名字?我是弟弟,后来妈妈又生了一个弟弟了,啊?怎么他也叫弟弟?我只好叫哥哥,看到没有?到最后发现每一家人都有哥哥,也都有弟弟,最后才知道说我叫什么名字,他才出现一个自我跟别人不同的区分嘛,然后才知道说,所有这些都叫做人嘛,所以这是本能哦,你只要使用语言,都经过物理抽象,这是第一步很容易的
第二部比较难哦,叫做数学抽象,
比如说: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这句话其实不能成立哦,因为天下没有两个苹果是一样的,知道我意思吧?
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天下没有两个苹果一样的,所以你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变成两个苹果,因为苹果都不一样,一定是变成两个不同的一个苹果,懂吗?
但是你不可能那么执着吧?你一定会说一棵树加一棵树等于两棵树,所以1+1=2,1+1=2就是经过数学抽象,把那个个别的名词去掉,一棵树加一棵树等于两棵树,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所以1+1=2,能够说1+1=2就是人类的特色了,动物不可能做到的,1+1=2就是数学抽象
好我再问:你说这是圆形的这是方形的桌子,你见过方形吗?这个世界上没有方形呢,这个世界上没有原形呐, ——只有方形的东西,只有圆形的东西,没有圆形本身,你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不是 ——黑板上只是画一个像圆形的东西,地球上不可能画出真正的圆形,要不然你试试看,在黑板上用圆规画一个圆形,然后你用放大镜一看,那个怎么叫做圆形呢?每一条线都凹凸不平啊,一点都不圆,你说我干嘛用放大镜看啊?那不用放大镜看看不清楚啊,
你以为是圆的其实不是圆的,视觉会骗人的,一根筷子放在水里面是弯的,那筷子是弯的吗?那你也知道筷子是直的,你看火车的铁轨,远远一看哎呀那边怎么会交叉呢?火车铁轨交叉的话,火车还能开吗?是不是?所以你视觉造成落差嘛,
同样的,你说这是圆形,那是视觉落差,放大镜一看就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连画一条直线都画不出来,因为你找不到完全平的地方,那这些话不是很复杂的,就说明什么?——天下没有圆形,只有圆形的东西,也没有方形,只有方形的东西,
因此所有数学的演算,全部都是在抽象的层次,这层次很高哦,不是物理抽象,是数学抽象,
我现在说三角形,三个角的和是180度,这必须前面加一句话:如果三角形存在,则三角形三边角的和是180度,这样才能成立哦,
我现在不说前面的前提,只说:三角形三点角的和等于180度,你证明给我看?你怎么画?你画不出来,你真的要求精密的话呢,这世界上不可能画出三角形,但是你在抽象的层次你可以说,说假设有三角形,则它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所有数学的演算都需要有这样的前提哦,为什么?因为它不是你在生活经验上可以掌握的,叫做数学抽象
各位现在有没有感觉到,跟前面物理抽象是不一样的,是比较难的,所以我数学不好也有理由的啊,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忘记这只是第二步
第三步呢?是形而上的抽象,听到形而上,就觉得说:哇这是讲什么东西呀?形而上就是有形可见之上——根本看不到的
什么叫形而上抽象呢?我现在说:杯子是存在的,桌子也是存在的,所以桌子等于杯子,——你听得懂吗?
房屋是存在的,树木是存在的,所以房屋等于树木,
人是存在的,狗是存在的——所以人等于狗,你说这个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不会这样呢?——白马是马,黑马是马,白马黑马都是马——桌子是存在的,房屋是存在的,桌子跟房屋都是存在的,所以它们是一样的东西,有什么不对?——这是形而上的抽象,这也不是最关键的——你这样子才能够说:万物与我合为一体嘛,知道庄子的厉害吧?好像到这边大家都昏了?这可以理解的哦,
你到时说听到我讲形而上抽象,还不昏的话,就代表你是智慧太高了,有慧根的,最难的就是这个,
所以你要练习啊,物理抽象几乎是人的理性本能;
数学抽象,要稍微有点脑筋,只掌握到数字可以计算的部分,掌握到形象可以掌握的部分,而不要执着于说什么是方的桌子?什么是方的椅子?不要执著那个桌子一次,只看它是方的还是圆的,是可以让你掌握的一些数学的一些代表的一些符号,
再进一步:万物只要存在就不是虚无,存在之物是一个整体,就解决了,——万物只要存在就不是虚无,除了存在之外不可能有虚无,因为虚无不存在嘛,所以万物都是存在的,所以万物合成一体,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不是可以成立吗?所以我们在这边就知道你西方哲学多念一点,对于了解庄子的智慧是有帮助的,要不然你只能看字面,只能欣赏说哎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大家闭上眼睛体验一下——再体验也没用——
庄子思想有他非常精密的地方,需要经过层层的思考深入到很高的一个境界的,而不是说光靠体验的,
你学庄子靠体验的话,到最后不知道该体验什么东西,还是可以讲的清楚的,)
那再接着最后:既然合为一体,还能有话说吗?既然说的合为一体,还能没有话说吗?合为一体与说合为一体这句话加起来就是二,二与一加起来就是三,由此推演下去,就是善于计算的人也数不清楚,何况是普通人呢?(这是说明什么?说明老子的话,老子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42章
所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里面要发挥,老子的思想,但是呢?他的解释不见得代表老子的思想,哲学家可以有自己的创见,
庄子说的是什么?——万物是一个整体,但是既然是一个整体,你怎么能说呢?对不对?整体没办法说嘛,——我们在一个整体里面,我说这是一个整体,——你在说什么?你凭什么判断?
所以好,我现在说了这是一个整体,那已经说了话就麻烦了,它是一个整体是一回事,我说它是一个整体就变成是跟它不一样了
为什么说道可道非常道?——道本身是一回事,我说这是道,这就不一样了,当我说道的时候,跟那个道的本身就有落差,因为我说的道是用言语说出来,希望别人理解
但是这么一来,我说的就代表我所理解的,本来就有一些问题,别人听到我说这个是道他反而弄不清楚什么叫道,道本身根本就不可说,超越言语之上,
所以道不可说道是一个整体,那既然说这是道,就变成两个了,道跟被我说出来的道,这不是二吗?那有二的话,再回到不能被我说的道,那不是原来那个一吗?原来的一是什么都不能讲的,几乎不可思议的,但是道被我发现了,我又说它是道,这不是二吗?1+2变成三,三生万物,就这样出来了啊)
所以庄子他就:
从无到有已经推算出三了,何况是从有到有的,不要再追逐这些问题了,顺着状况去做就对了
(庄子也知道说再问下去的话,大家头都昏了,所以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一段是非常精彩的,)
我们一起念: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
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到这边有两个概念经常出现:
一个是以明:以清明的心关照一切,就是不要有任何执著,
第二个是因是:就是顺着状况,其实我们讲顺着状况的话,也蛮适合人的社会的,譬如我们懂得一套怎么教育孩子的方法,但是天下没有两个小孩是完全一样的嘛,所以你这个方法用了100遍都对了,到第101个孩子不见得是适用的,因为你没有顺着状况去做,
所以人一定要调试自己,通常人都会受自己生活的背景生活的状况所影响,譬如我以前老师怎么教我我今天就这样教学生,这是很可以理解的啊,但是呢他忽略了变化,
你如果想做一件事,这件事正好是你现在目前的职责,你应该去做的,你虽然不要说我非怎么样不可,但是你也要能够怎么样呢?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特色嘛,年轻的一代有他自己这一代的一种想法,
那你就怎么样呢?顺着他去做,通常我们都很难做到,
有部电影那就是说他家里面挂了很多张照片,曾祖母祖母母亲,照片都是打扮成那个像清朝时代妇女装扮,他是现在很年轻时髦的,老了之后呢有一个愿望,希望拍一个照片跟前面一样的,也就打扮的跟他的曾祖母祖母母亲一样也拍张照片也要挂那边,这说明什么?说明人都会觉得好像,根据某一种传统,可以去让自己得到安顿,比较放心,其实啊像这个都是执着,
人生很多事情啊你可以看到,我在社会上各种活动,很多都会谈到这些好像某种像算命,占卜有关的事情,说谁家的祖坟如何如何?有时候听听就算了,那都是事后有先见之明,先有结果再来找原因,
然后说,他没选上,因为祖坟被他钉了几根铁钉,那这个祖坟钉铁钉,就这么有这种效果,那太容易了嘛,是不是?
所以弄到最后呢都推到祖先如何如何,这实在是一种人的理性啊,一种偏差的运用,正确地运用呢?是了解庄子这些话,知道说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道,最后回归于道
人的生命呢?要面对自己的状态,然后跟别人相处,要外化,所以顺着一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