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时候去凑了个热闹,看看高大上的国际学校是什么样。感受就是很漂亮,再就是英语好难。要想很好的接轨,真的建议早决定,早转轨,两条腿走路不是不可以,但是很多孩子累不说,也有可能两边都没到位。
那天一位教育者的讲话,有几点我很认同。学神学霸类型真的是极少数,又自律又有目标还有方法,这些孩子在哪儿都可以学的很好。他们的优秀和学校没有完全直接关系,真的是天资能力都很棒,但这种孩子可遇不可求啊。绝大多数还是普娃,当然普娃里有暂时的优秀,中等区分。普娃在不同学校氛围,方法的指引下,可能会走出不同的风采。另外,关于体制内外的比较,不管哪一种,想要学的好,都是辛苦的,不存在不辛苦就可以获得的成功。两种体制下,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从思想,写作,表达,都可以看出来。体制内的孩子需要补短,也就是说不能有瘸腿,偏科是大大的不利。体制外呢,总体来说,属于扬长类的教育,也就是说偏科,如果可以做到优秀,其实也是可以大有可为的。短腿的那个,至少别太短,跟上大部队。IB相对来说需要更综合,AP和A Level,学科学术类拔尖是可以的。选哪一条路都可以很优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是,真的早做决定是很重要的,因为两条路还是有很多不同的重点要去关注。校长说的他们新的目标真的很与时俱进,那就是“出的去,回的来。”还真是,N年前,出国留学,大多数人的想法是想留在国外(此处国外,大多都是指美国);现在更多人是想要国外镀金,国内发展,毕竟中国发展的真的是太迅速,机会也更多,还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关键家里也不差钱),何乐而不为呢。未来可能还会变,与时俱进准没错。当然,经济实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体制内的娃也要投入很多,各种课外课算下来也不少。不管哪种模式,经济投入都是必须的。家长需努力啊!
体制内的普娃参加活动感受就是英语真难,太难!所有学科都是英文的问题,英文回答。数学还好,毕竟看到题目数字或图是可以知道要如何作答,物理化学真的很多学术描述看不懂啊。。。结果就是陷入了看懂了题看不懂选项,看懂选项看不懂题的尴尬局面。看懂了简答题的题目,让你用英文作答,也是憋住你想回答的热情。结果,居然除了数学,最简单的是平时的老大难语文,为什么呢?因为看得懂!这些学术类的不是简单说靠阅读就能够弥补的,除非孩子喜欢看科学类学术类的阅读书籍,不然真的要特别去学或关注了才了解。
几个孩子来做分享,可以看得出他们特别有自己的想法,也确实在自己选择的方向很有兴趣,兴趣驱使他们坚持。有选择文学的,英文小诗写的很不错,自己也超级自信。一个大谈哲学的小姑娘我印象也很深刻,和家长们聊两河流域文化的起源,时空的对话。我觉得自信是这几个孩子共同的特点。不得不说这挑出来的四个孩子就属于学霸体质,放在哪儿都会发光那种。
接娃的时候看到小学生们的社团活动吧,大多是运动和艺术类的。如果申国外学校,这些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当然,即使在国内发展,这些也很重要,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艺术可以让生活更美好。只是,大家会很纠结,时间在哪儿,排不过来。更好安排碎片时间很重要,但是碎片时间不是适合所有活动。
目前,娃还没有想出去读书的想法。但是,活动让他看到不同,认识不同,接受不同。当然,也了解自己在不同方向上的差距,了解流程,目的达到。一切还是以先实现阶段小目标开始,大家一起加油努力吧,不负青春,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