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矛盾是什么?
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在复杂事物自身包含的多种矛盾中,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总有主次、重要非重要之分,其中必有一种矛盾与其它诸种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种矛盾就叫做主要矛盾。正是由于,矛盾有主次之分,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论上也应当相应地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我们经常说做事情要抓主要矛盾,就是指我们选择决策的时候,就是要学会抓住关键环节,重点问题展开工作。
但真正要去找到这“重要,核心”矛盾却并不容易。
就拿自己创业做产品这件事,做产品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很多人会说产品的体验,产品的技术是,但也有人会说产品的成本,产品的营销是主要矛盾。这如果从产品的细节来理解,固然没错。但这不过是在产品细节里找到的“主要矛盾”而已。
如果我们抽象一层,从供需的角度来看,这主要矛盾就会变,做产品的主要矛盾就从产品的细节升维到供需之间的矛盾了。在这个视角中,我们看到主要矛盾就变成了:先要知道产品所要解决的那个问题,即:
定义出产品需求是什么?什么人在什么场景碰到了什么问题?
这才是供需视角中的主要矛盾。在供需视角中,我们必须要首先找到需求的存在,尤其是确认刚性需求,用户必要的问题存在,这个才是我们接下来做产品产生价值的存在前提。
没有用户需求这个前提存在,所有的产品细节都是自嗨,也都是在耍苦劳的流氓。
我们继续向上抽象,逃离供需,上升到更大的维度思考产品的主要矛盾,从社会问题,问题趋势视角来观察哪些领域,哪些人的问题将会变的更加尖锐,他们也更愿意付出更多的资源去购买服务和产品去解决这些问题。而自己的能力圈也能够有效的组织资源去解决他们。
在这个宏观格局的视角上,产品的主要矛盾就是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中找到自己能力产生更大价值的定位。这也就是在思考中经常提到的“选择比勤奋重要”的原因所在。
你看,同样是主要矛盾,我们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抽象中观察就会找到不同的主要矛盾。这甚至没有对错之分,只有视角不同,最终带来的收益不同。
我自己第一次创业做产品,就是陷入了主要矛盾视角的瓶颈,在细节里死磕了两年,没完没了,产品卖的不好,总认为是细节的主要矛盾没有抓好,但其实是供需之痛,我们的产品所面对的需求是一个伪需求,用户并不刚需,这就是主要矛盾视角出了问题。
没错,在细节里,我们看到的只是环节的主要矛盾,在交易里,我们看到的则是供需的有效性。而到趋势里,我们看到的是选择的重要性。
这就如同在家庭里,我们只知道讲道理,却忘记了讲感情一样,在我们眼中只知道“道理对错”的主要矛盾,却总是看不到那“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一样。
跳出来,多个视角,在更大维度观察,原来的问题会一下子变的不是问题。当我们碰到问题瓶颈时,换个维度,站在更大的视角观察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一切会豁然开朗,这也算是考格局的另外一种解释吧。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