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余华的小说《鲜血梅花》,我们就会发现,余华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复仇者:
欲前进寻杀父仇人而去,却体质瘦弱,不通武功;欲放弃初衷,半途而废,唯一的退路却已经湮没在了漫天的火光中。有路则行,遇水则渡,抱恙则止,雨停则继。在十字路口面临多个可能时,主人公表现出来的也不是主动的选择,而是被动地跟从感觉而去。这种复仇方式,无疑是荒诞可笑的。阮海阔,这个纸片一样的复仇角色,与其说在行进,不如说是在飘零。
故事的结尾,阮海阔没有见到自己的杀父仇人,没有按照自己想象中的程序死去,但自己的杀父仇人的确是死了。因此便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阮海阔的复仇之路,算是成功还是失败?
作为余华在一九八九年初创作的小说作品,《鲜血梅花》一诞生便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被称为是先锋派的反武侠小说。之所以是“反武侠”的,自然是从与传统武侠的比较中得来的。小说运用了武侠的元素,但整体风格却与传统武侠大相径庭。这一点有很多方面可讲,这里把重点放在复仇这一主题上。传统意义上的复仇者,往往是一个有着侠肝义胆、武功高强的人历尽艰险,为复仇无所畏惧的形象,而仇人最终死亡,也就象征着复仇的成功。但《鲜血梅花》中的复仇者阮海阔不仅没有武功,而且毫无斗志,在见到杀父仇人之前,他们就已经死了。故而不少读者认为这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尾,阮海阔要报仇却终无仇可报,故而认为,阮海阔的报仇是失败的。
我的观点恰相反。
这是一个写在改革开放进行十余年后的故事,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发展活力旺盛的阶段,一切领域,政 治,经济,文化,都在翻新。我认为,《鲜血梅花》的诞生就是在社会新潮的推动下,作者对传统复仇观的一次思考和探讨。作者否定了阮海阔亲自手 刃杀父仇人的可能性,这毫无疑问,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报仇的失败,意味着作者叙述了一个悲剧呢?我认为不见得。
其一,从主人公复仇的主观动机考虑。文中可见,对阮进武之死反应剧烈的一直是阮母,阮海阔最大也是唯一的反应也不过是“她看到儿子阮海阔捡起了那几张树叶”。我们读不出阮海阔对父亲被杀害的深切悲痛,也读不出阮海阔对杀父仇人的憎恨。
二十岁时阮海阔的瘦弱身躯永远定格,但母亲依旧把任务给了他:去报仇。阮海阔是否有意复仇我们不得而知,至少我们没有读到他的主动性,这是母亲给他的命令,而他做的只是执行。更具悲壮意味的是,母亲自 焚,连同他们的家一起烧掉了。这很显然是母亲故意地切断阮海阔的退路,但这从另一个侧面仿佛也印证了阮海阔对复仇极其缺乏主动性,否则,母亲不必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来实现鞭策的目的。
另外,毫无武功的阮海阔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复仇,完全没有把握。他甚至认定这次复仇会失败。文中“接下去他要寻找的将是十五年前的杀父仇人。也就是说他将去寻找自己如何去死”就是印证,这表明,他心里是确定自己会死的,他打不过他的仇人。这一趟必死的旅程,我们不能说他的心里没有抗拒。只是他已经没有退路了,他活着的意义,就是去被仇人杀死。死于仇人之手而非其他,他的使命就算完成。
因此我们可以说,阮海阔对于复仇是缺乏主动性的。在他心中,他是为死而去,并非为复仇而去,因此无仇可报对他造成的悲剧性,也就难以成立了。
其二,从报仇的过程及结果角度来分析。从阮海阔在复仇之路上的前进方式我们可以看出,他前进的方向完全随机,没有任何主动的选择产生影响。故而,复仇心理的催动,对复仇结果几乎没有任何贡献。
反之,在遭遇胭脂女和黑针大侠的时候,他反而非常用心地把两个人的请求记在了心里。哪怕他忘了报仇,忘了自己要找谁,他仍然能记得曾经答应过的诺言。他完成了两人交给他的任务。有趣的是,正因为他帮的这两个忙,他的两个杀父仇人分别死于胭脂女和黑针大侠之手。
根本不存在的复仇心理和外界强加的复仇的任务并没有让他复仇成功,反而两个出于道义上的帮助恰恰使他的杀父仇人得到了报应。我们能看到作者对传统复仇观念的颠覆,以生命作为代价的血 腥拼杀并不曾出现,而是与杀 戮毫无关系的善意的帮助让他的任务得到完成。我们不能说不是阮海阔报的仇,因为如果阮海阔不帮那两个忙,他的杀父仇人也不会死。因此,我更偏向于阮海阔用另一种善意的、意想不到的方式,完成了报仇任务。
其三,通过文本细读找出作者的暗示。首先从人物名字入手。从“阮进武”到“阮海阔”,从进阶武林,到海阔天空,这是一个退的过程。我们能体会出作者通过人物姓名表达出的对传统的刀光剑影的武侠的反对。
第二就是本文中间部分随处可见的阮海阔在复仇之路上的表现。他这一路可以用迷蒙、茫然、随机来概括,与传统武侠的刚硬风格大相径庭。在路上的表现也就代表着阮海阔对复仇的态度,他的态度非常冷淡。而对于他人帮助的请求,阮海阔却非常上心。这也表达出作者对传统复仇的反对,对善行善举的肯定。
第三就是那把梅花剑的结局。“他看着白雨潇将梅花剑举到眼前,将剑从鞘内抽出。在亭外辉煌阳光的衬托下,他看到剑身上有九十九朵斑斑锈迹。”第一百朵梅花没有如约而至,反而原来的九十九朵花也已经锈迹斑斑。新的将要流血的复仇不会有,旧的流过血的恩怨情仇也终于烟消云散。作者的意图,已经显而易见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作者讲述了一个另类却同样成功的复仇故事。“冤冤相报何时了”是我心目中这篇小说的终极主旨。忘记刀光血影和恩怨情仇,以善意和德行来面对这个世界,仇恨自然会化解。这就是小说要传达的新复仇观。
(插图源自网络,侵权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