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杂的社交环境下,好玩的app层出不穷,我所接触的最早的便是qq漂流瓶,后来又玩了腾讯本家的微信漂流瓶。时常把心事装进漂流瓶扔进大海,哪怕没有回应,也能让心安然。当然这可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很明显我们需要这样的“树洞”,需要不刻意的打发时间,我们也会害怕孤独,所以我们需要交友,而交友最好的去处,现在却成了简书。
我认为简书社区满足三个交友条件,首先是不刻意的相识,散落的文章和帖子都是每个人的形象,你会对你喜欢的形象保留好的印象(埋下火种);其次是去中心化的好文推荐,根据你的喜好系统不断优化确立你想看的内容,好让你越容易遇到你欣赏的人(火种过度);最后是不以社交为主的app属性,即简信“勾搭”(点燃火种)。
家人、朋友、老师、同学都羡慕稳定的工作环境,好似朝九晚五就能无忧无虑,好似同样的年纪就能无所追求,好似待在这样的单位就能一直不被淘汰。
我并没有呆在这样的单位,但是我想为他们发声。他们太需要一个地方让自己表现了,他们更容易欣赏外部环境的人,看上去外面的人更自由,而外面的人更容易欣赏稳定上班人群,因为他们看起来不用为人生思考那么多。
总有人被关进笼子里,只是笼子大小不同,参照物不同罢了。
安小安就是一位老师,偶然看到她好像要辞职了,教育工作者的艰辛时常有之,现在我大力鼓动简友日更源头就是她,这位女子话并不多,但我每次都能把事和她聊明白,她的日更可不像我这么水,我经常一百来字就解决,她会写很长,包括我在首页分类下查看时也能经常刷到。
日更能让她收获非与常人的粉丝体量,能让她远离束缚,后者是我大胆地猜测,但我猜想她是不想只在学校这样的大圈子里,在大“鸟笼”下绕啊绕,简书很明显是她每天的小半个生活。
为什么我一个“套马杆的汉子”会推崇写作呢,而我也并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文章,是因为写作能治愈人,不管你信不信,写东西就是能让一个人达到宣泄的目的,还能治愈抑郁,反观日更不就是最后的每日抒发吗?
对很多人来说,简书就像一个窗口,这个窗口可以让你探向喜欢的作者,可以倾泄身体的负荷,可以伴你趟过人生一程。
整体来看,简书里还是普通人比较多,我所说的普通人是生活拮据,是非白领地位,是非大腕的人群,一般说来,很多平凡人想要不平凡,所以要用文字来叫嚣,或多或少与自己较过版。
今日,我似乎又重新认识了简书。我又一次试图把心声通过熟悉字词的组合为我的漂流瓶内饰了色泽,与往常一样的是今日的漂流瓶依旧不打算有航向,与往常不一样的是今日的漂流瓶是在简书社区散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