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福祸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换句话说,就是每一种事物它都具有两面性。网络,信息科技发展的产物,同样具有两面性的规律。现实中,网络成就了多少了,同时也毁掉了多少人,我不清楚。这是一个社会学课题。我只是从现象中看到了一些问题,说说自己的一些见解。
网络的两面性,我想大家都能看得到。我想没有人会怀疑它可以带给我们的巨大的好处。但是记得很多年前,“网吧”刚出现的那几年,忽然间就多了一个名词,叫“网瘾少年”,甚至还出现过专门治愈网瘾的学校。我想现在可能还有吧,只是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网瘾少年”这个词也就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了。
随着信息网络越来越发达,手机成了标志性产物。人们在网络里无意识的遨游,同时也把自己的信息也暴露在了巨大的信息网络库里。这也为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的了便利。当然大部分的网民都是无意识的人云亦云。网络无形之中成为了每个人的发泄口,暴力产生,文明造就的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伤害核心是“隐私”和“道德”。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就有可能对人造成巨大的伤害,游戏里面称“暴击伤害”。现实中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我要说的是这隐私和道德为什么会对人造成伤害。这是认知问题。这种网络暴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参与网络暴力的人根本就没有或不会意识到他的言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又或是他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评判你,你能怎么样?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剖析伤害的根源。传统文化和道德感是自我约束和内化的观念,到很多时候,这种内化和约束都是被动的,他没有把被动内化和约束变成主动的自我重塑,所以一旦出现了他所接收到的类似的文化异性和道德异性,他就会反过来一致对外;如果一个人把文化内化和道德约束变成主动的自我重塑,他就会闭上自己的嘴巴,对所发生的事情给予理解。自然暴力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在网络中,隐私和道德往往变成了攻击别人的利器。就是上面所说的,没有把文化内化和道德约束主动变成自我重塑。认知到这样一种根源,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到应对的办法。
首先,不要去理会。哪怕身边的人都对你指指点点,我们所要做的只是给予他们理解和同情。因为事情的本身不会变,变得是别人的想法。这个世界谁没有隐私,谁没有做过错事,有时候并不总是错事。
其次,但你会发现,认知能力强的人很难伤到他,根本原因是他跳到文化之外,道德之上,去看问题,直达问题的本质。还有什么能比看到本质更透彻的吗?
最后,时间。一把生命的尺子,带给我们很多,也让我们失去很多,经典的两面性。我们不应该放弃时间带给我们的一切,也不应该遗憾让我们失去的一切。时间可以让一切消失于无形。现实中的一切,在时间面前简直不值得一提,该带走的都得带走。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请你卸下一切本该不属于你的包袱,轻装前行。简单里往往藏着巨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