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聊天的时候经常会有些这样的情景发生:把话题“聊死”?说着说着就开始“尴聊”了?
今天学习了铭鑫老师的课程终于明白了原因,经常把天聊死的人应该属于“上堆”型语言模式,这类人常见的语言诸如:谢谢、没干嘛、再见……此类呃。简而言之,就是把对方所讲述的话题,进行总结、归纳,或者往更高一级的层次去提升。
还有一类人与“上堆”语言模式相对,下切,就是把话题细分。从一个大的事物,转移到到一个更小、更具体的事物。与这类人聊天一旦同频、产生共鸣,会让人越聊越舒服。
另外还有一类人就是无论谁与他聊天都会有说不完的话,这种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普遍的惯用“平移”语言模式的一类人,顾名思义,就是转移话题,把话题移向与之相关的新话题上面,企图打破僵局,开始新的交流。这类人在聊天过程中不断寻找突破口转移话题,所以也就有了聊不完的天。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由于孩子的年龄、认知等各方面的限制,我觉得应该多多采用“下切”或者“平移”的语言模式。这样孩子可以更能理解家长的意图使得沟通更有效果,也可以引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
以后在日常与孩子的沟通中会多加注意语言模式的表达,使沟通更加有效。
感谢老师铭鑫的倾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