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高级五期 贺变丽 坚持分享第929天 2020—12—27
在《建构解决之道》中,形塑目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以“你希望有些什么改变”行塑目标:
1.你希望有些什么改变?
2.你希望自己的生命中有什么不同?
3.你希望自己可以有在乎的人事物,是吗?
4.最想先改变什么?
5.在目前如此痛苦的情况下,希望此刻能有一点的小改变是什么?
这些问话让当事人感觉有掌控力、有力量、开始知觉与形成生命的各种可能性,提高自信、改善心情、开始采取行动改善问题。咨询师要尊重当事人,以当事人目标为主,而非咨询师自行设定的目标。
二、开启目标形成的对话
1.这些事件中你认为最重要且最需要先发生改变的是哪一件?
2.在你的生活中,第一个需要改变的又是哪一个?
3.哪一个问题先改变,会有助于其他问题的解决?
要以当事人的观点及尊重当事人的自我决定,引导当事人厘清目标并建构解决之道。要帮助一个人改变,先获得他的注意力,捕捉当事人看重的、在意的、有意义的、真实存在的人事物,并善加运用推动之,这是协助想自杀的当事人的重大原则。
当事人厘清了自己的目标,咨询师可使用假设问句继续追问,朝向解决式谈话迈进:
1.如果你的问题解决了,那将会是怎么样的情况?
2.你会与现在有何不同?
3.那时你会做些什么不同的事情?
4.这样做又会带来什么不同?
5.别人如何能得知情况已经好转?
6.谁会先察觉你的改变?
7.接下来又是谁?还有什么其他的事会改观(或改变)?还有呢?
咨询师不会以危机事件的严重性及当事人出现的症状,来形成对当事人的诊断与假设。当事人所遭遇危机的严重性,无法成为预测当事人能否开始建构目标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