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周刊》创始人孙冕,是一位在今天仍然在成长的前辈。
生于1953年,但今天依旧是一个青年。
2010年,他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那年他57岁。
2014年,他的儿子出生了,那年他61岁。
儿子百日这一天,他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如今快64岁他,在见字如面的舞台上,亲自读了这封信――《只因为,你来到人间》
信中这么写道:
“爱,是一座很高很高的山,如果不是一个人牵着另一个人,手脚和身心并用,甚至遍体鳞伤爬到山顶,谈不上懂得爱。”
“我们一家三口已经来到爱的山脚下,将开始美丽而艰辛又充满想象的旅程。”
“我不想老,我不想死,我要陪儿子一起长大。”
“儿子,爸爸爱你,一无所求。你爱爸爸像条短短的扁担也行,要不,像筷子一样短,更短的像根牙签都行,对爸爸来说,爱,责任重于高山,深于大海,只因为,你来到人间。”
父亲对孩子的爱,像一条长长的路
孩子对父亲的爱,像一条短短的扁担
我们常常这样形容父爱:父亲的爱是深沉的、木讷的、不善表达的。
是啊,因为这份爱,责任重于高山,深于大海。
2、
没有成为父母,也懂不了父母抚养我们成人的艰辛。
成年了,也似乎并没有成年。
慢慢长大了,才发现,不一样了,生活需要独自面对了。
长大了,才懂得,原来,小时候的我是那么幸福,只需要躲在父母的避风港中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我知道,他们不忍放手,也不忍孩子离开,但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未来,不得不放手。只是,这个更好的未来中,没有他们。
常常会听到父母这么说:“等你上大学了,就好了,我就能不用操心了。”然而上了大学后,还要每天在家为你的衣食住行而担心,时不时地翻看你所在城市的天气状况,什么时候会下雨,什么时候会下雪……他们啊,似乎比你更了解你所在的那个城市呢。
你也会常常劝他们,生活是要享受当下的,要对自己好一点,没必要省吃俭用的亏待自己。
后来,你也懒得劝了,懒得说了。你认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实在是和我们年轻人不一样,代沟很深并且思想顽固。
在后来,有一天,你突然懂得,一切都是因我而起。
一切只为了我们好,就可以了。
父母爱孩子,一无所求。
3、
今天偶然看到一则关于婴儿服用退烧药的说明。列举了婴儿发烧时绝对不能服用的退烧药,以及服药时的注意事项。
婴儿真是脆弱的小生命啊,注意事项还真是多呢。
仅仅是发热就有如此多的注意事项,那我们从婴儿到长大成人的期间,父母养我们长大又要牢牢记住多少条注意事项呢?
父母养育我们长大,真是不容易。
从小小的无比脆弱的生命,到学会走路、说话、读书、写字……
我们,用父母所教会的技能,慢慢远离,离开。
渐渐的,你会发现留给他们最多的就是在车站里上车时的背影。
爱,真的是一座很高很高的山。
一家人在爱的山脚下开始了一生的攀爬。孩子走在前面,父母在后面,母亲托着孩子,父亲托着母亲。
就这样,一场美丽而艰辛的旅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