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第4章思维导图:序言的具体写法


第四章 序言的具体写法

1序言的作用

        文章的序言(开场白)表达的读者已知的、无异议的信息,与文章的中心思想(回答读者的主要疑问)联系起来,由此读者便可集中精力于文章中心思想

        能使读者对相关事实进行有倾向性的选择,限制读者对背景进行不同的解读

        能使读者感到作者得出的 逻辑必然是正确的,减少读者对违章随后思路提出反对意见

        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读者的关心:希望读者能够清楚的理解背景、能够透过叙述性的“故事”看到其代表的事实

2讲故事结构

   2.1引言

        序言总是向读者说明其已知的信息

        整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回答序言阐述背景、发生冲突而引发的疑问

  2.2为何讲故事

        读者只有在感受到强烈的吸引力时才会愿意暂时放弃其他想法专注于你提供的信息

        即使读者非常想了解文章内容他们也必须付出努力才能抛开其他思想

        因此必须想办法使读者轻易抛开其他想法专注于文章内容

        简单方法便是:利用未讲完的故事产生的悬念效果

                新奇、悬念、与读者相关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

                讲述与主题有关的故事引起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

                解决故事中冲突的方案便是文章的主要思想

        能使你在向读者表述他们可能不同意的观点之前,先向他们传递一些他们肯定会认可的信息

   2.3怎么讲故事

         2.3.1何时引入背景

                    引入背景时应先谈与文章主题有关且读者肯定会同意的内容

                    读者明确具体

                            能够作出关于文章主题独立的、无争议的表述时便可引入背景(独立性:在此表述之前无须用其他表述以论述其准确含义;无争议性:预计读者肯定能够理解并接受该表述)

                读者不确定

                        培养读者产生疑问而不是使读者想起已有疑问

                所有引出背景的句子都有一个特征:能够将你“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为讲故事做好准备

       2.3.2什么是冲突

                常指某种不利的变化,也可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或是打破稳定状态的要素。总之,能引发读者的疑问

       2.3.3疑问

                全篇文章的中心都依赖于读者提出的第一个疑问(初始疑问),这种疑问全篇只能有一个

                任何时候你打算说明一些思想,是因为你认为读者应该知道这些思想;为什么你认为读者应该知道这些思想,是因为这些思想能回答某个问题。

       2.3.4几种顺序

                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

                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

                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

                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2.3.5序言写多长

                序言的长度应当确保在你引导读者按照你的思路思考之前,读者和你“站在同一位置上”

                必须提醒读者能够持有其疑问

        2.3.6关键句要点

                作用

                        回答文章主题思想引起的受众的疑问并呈现文章结构

                        让读者在最初30秒就能了解你的全部思路

                        非常得体的将读者请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

                要求

                        可将关键句要点作为段落主题句

                        必须表达文章的思想

                        应当是完整的思想、完整的句子

    2.4注意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信息

                必须包含背景、冲突和答案3个要素

                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好的序言不仅能吸引并保持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3常见模式

            发出指示式

            请求支持式

            解释做法式

            比较选择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