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家庭聚会,发现我们家孩子的小表姐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以前不愿意动手的她,现在可以主动吃饭,以前害羞又胆小的她,现在会主动跟亲戚朋友打招呼,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改变都要归根于她上了幼儿园。
我脱口而出就问道:上幼儿园这段时间,她哭了多长时间才能适应过来。小表姐妈妈说:经历了痛苦的一个月才缓过来。听完后我赶紧跟她取取经,毕竟家里的孩子下一年也要上幼儿园了。
我会这么紧张,主要是觉得孩子即将要面临跟家人的第一次离别,所以想掌握更多方法,帮助他顺利过度,不过后来想想,其实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已经经历了好几次分离,随着他逐渐长大,这事还会一直发生。既然避免不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和应对方式,让自己和孩子都能更好地度过这些“分离期”。
下面就来聊聊小宝宝会遇到的几个分离期以及应对的方法。
一、断奶其实是一次分离
无论是对妈妈还是对宝宝来说,断奶都是一次挑战,这个阶段两个人都要接受身体和心理上的改变,如果处理不好,双方都会好难受。那么该怎么戒奶?记得一个大原则就是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不然妈妈的身体受不了,宝宝也难以适应,他整天吵吵闹闹,到头来遭殃的就是全家人。
1、 减少次数
先从减少次数开始,如果每天要喝5次奶,就先每天减到4次亲喂,增加一顿奶粉,等宝宝适合了奶粉后,再逐渐减少次数,慢慢减少到3次,2次,如此类推。
2、缩短每次喂奶时间
例如每次宝宝要喝20分钟母乳,可以先减少到15分钟,如果喂完奶,宝宝不够饱,可以用奶粉代替,这个过程就是让宝宝慢慢接受奶粉。
3、把握好断奶时间
建议断奶先从早上或者中午开始,等这些时间都成功替换成奶粉后,最后才断睡前奶,这顿奶是相对难断的,不建议一开始就断睡前奶,免得宝宝难以适应。
4、给宝宝足够安全感
妈妈断母乳期间要更加亲近和关爱宝宝,让他觉得断奶并不代表妈妈不要他,只要他有足够的安全感,断奶的过程就会顺利很多。
5、让家人代劳
喂奶粉的工作尽量交给家人代劳,因为宝宝见到妈妈就会想到喝母乳,自然就很抗拒喝奶粉,换成其他人喂奶能有效避免这个情况。
6、给宝宝喂足够辅食
如果宝宝已经到了添加辅食的月龄,平时除了喂奶以外就要给他添加足够的辅食,有辅食的辅助,断奶的过程中,宝宝也不会因为抗拒奶粉而挨饿。
二、妈妈上班要面临一次离别
说完断奶,接下来宝宝要面临的就是妈妈休完产假上班这个阶段,对于很多宝宝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宝宝可能会因为见不到妈妈而感到焦虑、不安、可能还会出现不喝奶、不睡觉等情况,处理好这次离别,对宝宝和家人来说,都尤为重要。
1、学会告别
平时要教会孩子见人要跟对方打招呼,说“你好”,跟别人告别要说“再见”,让宝宝知道再见的含义,也要让孩子知道说了再见之后,以后还会可以见面的。
那么妈妈上班前,千万不要偷偷摸摸地走,最好可以跟孩子来一个告别,正式跟他说再见,培养孩子逐渐建立分离的认知。
2、 告知下次见面时间
告别前可以告知宝宝下一次见面的时间,例如在你吃饭的时候,妈妈就会回来,或者在你洗澡之前妈妈就会回来,虽然宝宝暂时没有时间观念,但他知道吃饭,洗澡是每天都会做的事情,这样能让宝宝有一个期待,知道你还是会回来的。
3、 跟孩子读绘本,玩游戏
在妈妈即将上班前,要给孩子做这方面的思想工作,可以找相关的绘本进行共读,例如《我妈妈上班去了》,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上班,为什么要去上班,上班的时候都是在干什么等问题,这样能让孩子提前认知和逐渐接受上班的事情。
另外,还可以跟孩子玩一些拓展游戏,例如躲猫猫或者角色互换,躲猫猫消失的时间只是一会儿,但是每次玩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说:“妈妈要上班了”,然后藏起来,过一会儿就出来,出来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说:“妈妈下班了”,让孩子对妈妈“不见了”这个事情有逐步的认知。
角色互换,可以让孩子扮演你的角色,穿好衣服,鞋子,拿着袋子上班,可以在客厅和房间进行,每次“上班”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让孩子逐渐接受,试过几次,孩子就更能理解。
4、 给足够安全感孩子
妈妈在刚上班这段时间,除了工作时间以外,回到家要尽量高效陪伴孩子,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妈妈上班后还是一如既往的爱自己,这样就不会对妈妈的离开有患得患失的感觉。
三、刚上幼儿园时的分离
孩子之所以会抗拒上幼儿园,一方面可能对新环境、新老师还有陌生同学有未知,不确定的恐惧和害怕,另一方面就是不舍得家人,不想离开自己熟悉的人和环境。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每个孩子都会经历,来看看以下方法,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的不安。
1、分离不要拖拖拉拉
提前跟孩子约定好,你会送他到学校门口,到门口告别后就会进去,不要在告别的时候拖拖拉拉,说了无数次“再见”都没办法分开,这样只会越拖越久,不要指望孩子能主动跟你分开,这个时候该狠心的还是要狠下心来。
2、答应孩子的事情要说到做到
家长为了安抚孩子,可能会答应他只要乖乖上学,下课后就会亲自过来接他,或者回家后奖励他一个玩具什么的,这些承诺家长不要轻易说出口,如果说出来的,就要说到做到,因为这些承诺很可能是用来支撑孩子一整天的精神支柱,要是下课的时候,你没来,要是回家后你忘了给他带玩具,那么他将会很失望,他做到了乖乖上学,而你却食言了,之后还凭什么要求孩子听你的话。
3、养成好习惯
孩子不喜欢上幼儿园,除了不舍得家人以外,还可能因为自己跟其他小朋友之间产生了差距,让他觉得在幼儿园的生活过得很吃力,因此就会产生恐惧的心理。
因此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要让孩子掌握自己穿衣服、吃饭、喝水、洗手,自己去厕所等基本的自理能力,如果在上幼儿园前掌握,孩子就能更加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至于产生“拖后腿”等不良情绪。
还有,家长要提前帮孩子调整跟幼儿园同步的作息时间,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早上起不来,晚上不睡觉而导致每天上课都无精打采,这样也很影响去幼儿园的情绪和上课的质量。
4、提前认识幼儿园
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读绘本,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让他知道幼儿园里面都有谁,平时上课老师都会跟孩子有什么互动,跟同学之间可以做什么样的交流,一天下来都会经历些什么,孩子提前了解的话,就不会因为未知而感到恐惧害怕,还可能会因为好奇而敢于去尝试。
四、幼儿园毕业
上完幼儿园,孩子即将会面临正式的离别,就是幼儿园毕业,这一次离别可能跟孩子过往经历的分离有所不同,因为这次正式离别后,班上部分的同学,老师也有可能日后不再见面,对孩子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新体验。
1、 正确认识和面对
无论孩子是否能理解幼儿园毕业的含义,家长肯定会知道这次离别,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因此要教会孩子正确认识和面对他自己的感情,如果孩子在毕业典礼上孩子表现出很难过,很不舍的又或者相反,他没有哭泣,没有特别伤心的感情,这些都是正常的,家长千万不要忽悠孩子说“没事的,很快就会见面了”之类的话,这样会让孩子对以后有所期待,反而会遭遇多一次失望。
当孩子伤心难过的时候,家长就对孩子这样的情绪加以描述,例如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你肯定很舍不得平时照顾你的老师,你每天相处的小伙伴等等,把情绪描述越具体越好,孩子就能更加清楚自己当下的感受。
让孩子知道这些情绪并没有什么不妥,都是正常,我们要学会接受它。
2、 给孩子一个有仪式感的告别
一般学校都会给孩子们举行毕业典礼,而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特别重视的人做一次一对一的正式的告别,给这段时光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例如可以给自己喜欢的老师画一幅画,送上自己小礼物等等,也可以给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做一些小蛋糕,小零食或者制作小卡片之类,为他们这份感情增添一份仪式感,留有一个珍贵的回忆,日后回忆起来也不会觉得有遗憾。
3、 找一个“替代品”
毕业后正好有一个假期,家长可以用其他“替代品”缓解孩子这份难过的情绪,例如去上一些兴趣班,去参加夏令营等等,让孩子重新投入到一个新组织里面。
另外,也可以给让孩子积极准备升小学的文具,书包等,用一份期待的感觉去替代他难过的心情。
4、跟熟悉的小伙伴保持联系
让孩子明白,就算毕业了,也可以跟老师,跟同学保持联系,并不是毕业就代表不再见面,家长可以跟孩子班里比较熟悉的小伙伴互相留下联系方式,放假的时候可以相约出来见面,一起去游乐场,图书馆等等,让他们一直保持互动,建立一份长久的友谊。
5、 用自己的经历跟孩子沟通
家长可以跟孩子说,自己也跟一些发小,例如幼儿园,小学的同学保持良好的联系,毕业不等于你们的感情就结束,还是可以继续维持。
平时家长可以跟孩子说,自己的好闺蜜正是自己的发小,让孩子更容易去明白原来毕业了还是可以继续保持联系,家长还可以给孩子看看自己曾经的毕业照和近照,以此来增加孩子对这份友谊的信心。
总结:
孩子面对的每一次分离,家长都要小心处理,不要以为他自己能处理,以为时间久了就会过去,长大了就会明白,孩子还小,有些事情是需要家长陪着他们一起面对,他们才能更顺利地度过这些时刻,他们从中学到的东西,也将影响着他们的日后的社交能力和性格发展。
每一次离别都是一个成长的好机会,家长不妨抓住这些机会,陪孩子一起长大,时间过得很快,有些珍贵的时刻,成长的经历,一旦错过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