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不断认清自己

夜深人静的时候,躺下来想想,人活着真的不容易,复杂的社会,看不透的人心,放不下的责任,越不完的坎坷,忙不完的今天,想不到的明天。

人有千面,心有千变,不知道的不要全说,听到的也不要全信,在这个凉薄的社会,你永远不知道谁在玩你!

童年败给了卷子,青年败给了票子,中年败给了孩子,老年败给了身子,最后磨平了性子,一晃就是一辈子!

有的人熬过了生活的考研,收获了希望和馈赠,对未来胜券在握;

有的人败给了一时的坎坷,失去了前行的信心,最后碌碌无为。

究其原因,是我们对人生的认知不同,所以结果也大相径庭。

那我们我们应该认清哪些真相呢?

1

首先关于成功,要知道成功太快,未必是件好事。

公元前206年,项羽26岁称霸诸侯,却在垓下发出"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悲叹;2022年,25岁的Web3创业者手握千万融资,却在熊市中看着估值归零。

历史总在重复一个悖论:当成功来得比成长快时,命运的抛物线终将坠入深渊。这不仅是宿命轮回,更是人性规律在暗处奏响的警钟。

《战国策》中神童方仲永五岁成诗,二十岁却"泯然众人",印证着现代心理学"达克效应"的残酷:当能力配不上成就,认知偏差就会成为隐形炸弹,形容伤仲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你身边是否也有突然登顶却迅速陨落的故事?

人生就像是烧开水,有些锅子小,水开的快,有些人锅子大一些,自然就开的慢一些。

正如苏轼的警世箴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要允许自己在年轮中积累成真正的栋梁之材。

2

试着活的慢一点,你会发现很多都不一样了。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朋友,在学校时,其他同学都在忙着考研,考证的时候,他却跑去做没有技术含量的兼职。

当你劝他说学习才是当下应该做的事情的时候,他却说,迟早都要赚钱的,早一步比晚一步更好。

毕业后才被社会狠狠的教育了一番。

人生不是百米赛,而是旷日持久的马拉松,要懂得放慢脚步,才能不慌不忙的走到最后。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彭泽县甩下官印走向南山时,中国文学史第一次出现了"慢"的美学范式。2300年后,谷歌总部却将"冥想花园"植入程序员办公区,用现代科技复刻古人的时空智慧。当全世界陷入倍速播放的焦虑狂潮时,那些掌握慢节奏密码的人,正在收割被忽略的生命红利。

要懂得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

曾经我也信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直到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越快,记住的内容反而越少。当我强迫自己用蝇头小楷抄写《道德经》,那些曾经飘过的字句突然有了重量。老子说"大器晚成",不是指拖延,而是让认知有足够的时间沉淀结晶。

不要走的太快,专注一个领域深耕,才不会被生活淘汰;

不要敷衍了事,填补好各个缺口,人生后半程才会事半功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