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女生,出门真的能够改命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意思是说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

人也一样,如果不经常流动,保持跟外界的交流,就容易失去生机和活力。

现代社会,很多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刷手机、追剧、吃外卖,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生活,然后抱怨命运不公。

但你不出门,天上掉馅饼也没有你的份。

出门不只是换个地方待着,它是一场打破僵局的行动。

推开家门,是推开自己的心门; 走进人群,是让世界传递给你光。

1、 别小看任何“弱关系”

看到一句扎心的话:“真正能帮助你的,往往都不是熟人”

帮你找到新工作的人,可能是朋友的朋友;

给你灵感的创意,可能来自奶茶店听到的闲聊;

甚至你未来的另一半,可能正和你搭同一班地铁。 

这就是“弱关系理论”——68.6%的人生转折,都来自那些不常联系的人。 

我闺蜜的朋友就是通过弱关系获得的工作。

去年她在家待业半年,投简历石沉大海。

后来被我闺蜜硬拉去爬山,认识了一位户外领队,聊天时提到自己会剪辑视频。

结果对方给她介绍了一份自媒体工作,现在月入 1 万多。

所以说,走运,走运,走出去了就会有好运。

2、 换地方就是换能量

一定要去高能量的地方,能量真的会不同。

周六大胆参加了一个线下赚钱圆桌会,平常跟陌生人说话都心跳的我,面对一群大佬,没想到意外的淡定。

最后还能把自己介绍清楚了,我想这是得到了高能量的加持。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在家写方案几个小时憋不出一个字,去图书馆半小时就搞定。

躺在床上刷朋友圈,越看越emo,出去跑个步突然豁然开朗。

你的状态,一半看心态,一半看你今天去哪儿。

走近大自然,阳光能刺激大脑分泌“快乐激素”,花草香能让人放松,连踩在落叶上的沙沙声都能赶走焦虑。

走近图书馆,积极性会传染,刷刷的翻书声,这些都在给你打鸡血。

去菜市场,听听摊主的吆喝,闻闻烤红薯的香味,看大爷大妈挑西红柿都能学到生活智慧。 

宅在家里只能等能量耗尽,走出去才能让能量主动流向你。

3、 打破信息的茧房

“信息茧房”是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提出的一个著名概念:

“如果你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如果你只关注某一种信息源,如果你只关注自己愉悦的东西;

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从而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总宅在家的女人容易钻牛角尖:“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社会太卷了没出路”“我这辈子就这样了”。

其实不是世界太糟糕,而是你被困在了“茧房”里。

在你的世界,刷到的全是算法推给你的牢骚,听到的都是家人翻来覆去的唠叨。 

出门,就是亲手撕开这个茧房。

去人才市场转一圈,会发现35岁转行的人比想象中多。

去商场吃碗面,会听见外卖小哥说“这个月跑了 8000 块”。

哪怕去幼儿园门口蹲半小时,也会被小朋友追着风跑的快乐感染。

想让认知升级,每月解锁一个新场景,比较之后才知道世界有多大。

和“不像你”的人聊天,和环卫工聊聊天气,和程序员讨论明星八卦,差异越大收获越多。

房间里的认知是黑白电视,世界给你的才是4K高清。

写在最后:

《哪吒 2》 导演饺子说得好:“出来混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出来’!” 

困住你的从来不是别人,而是你的心。

只要大胆迈出第一步,你会发现凡墙皆是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