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理万机的技术,行动的三大流程---记录、排程和执行!
一、正确的“记录”
为了能排除大脑的干扰,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彼得·德鲁克说我们要把尽可能多时间“全神贯注地完成重要的事情”;史蒂芬·科维博士说高效能人士的重要习惯之一是“要事第一”;博恩·崔西提出了“吃掉那只青蛙”的理论。
排除大脑干扰的方法就是:凡事做记录!并把记录的范围扩大,就是不管何时何地,只要出现了你在意的信息,不论是脑子里的灵光乍现,还是外部的临时任务,甚至是事件的具体细节,收到的短信、邮件都要关联记录,只要不是立刻就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我建议就把它们先统统记录下来,等做完眼下手头上的事务之后,再安排时间去妥善处理它们。
可以找一张纸一支笔,或者打开一个自己的手机或电脑里的记录软件或者app,找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时段,把自己脑子里的所有事物,大到环球旅行,小到今晚吃什么,等等一切都记录下来,进行一次批量记录之后,再养成“随手记”的习惯。
随手记有一个小要点要提醒大家,就是你在记录的时候要言简意赅,快速几个字记下核心内容,让自己在后面查看时能想起是啥事就行,记录要快,不用对事件进行任何的细化加工处理。
记录事情与信息,是排除干扰的有效手段。在专注做事情的时候,如果不是职责工种,只要不是死人、救火、破产,天塌不下来,不用接电话看手机,完全可以推迟任何事情,聚焦当下完成当下的事情。
二、准确的“排程”
在我们没有分别心,无差别地记录下很多事情之后,面对这些事情,我们是不是每一件都非做不可呢?答案是否定的。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情,而在于把重要的事情首先做、用心做、做到极致。
重要的事情就是所有事情的一部分。面对这众多的事务,我们接下来就要进行判断选择,以及确定排程进入系统,这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
对于每一件事,你都要认真地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件事我要不要做?如果你心里的答案是:它不重要,不要做,那么就把它从你的记录中删掉;如果你想来想去还是没想好要不要做,那么就把它暂时搁置,推迟行动;
如果你的答案是这件事很重要,必须做!这时你就要遵循“近细远粗”的原则,选出最近2周要完成的事务,有明确截止时间的就把它放进“日历”,没有明确截止时间的就把它放进“弹性清单”,但不管是日历里的事件,还是弹性清单里的事件,只要是确定最近2周内要做的事,我们就要把它们优化细化,按照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分别找到每件事的行动第一步。
而不在这2周内的事件,我们就可以只是粗略地记录,不用过于细化出它的具体安排。等到把2周内的重要紧急事务做完,我们就可以关注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我们把记录下来所有的事情,有一类是要删除掉的,有一类是要搁置的,暂时不管他,我们首先聚焦重要紧急的,并把它分解成为日历和清单。
三、严格的“执行”
在排程中,我们拥有了两周内的事务,被分解成为日历和清单。
两周的视角非常好,日历事件严谨必须完成,清单事件灵活可以提前推迟。
很多人每天一大早就做出自己的“今日待办”事务列表,密不透风,事务巨多,整个一天的时间里,往往神经紧绷,没有丝毫的弹性,你很有可能会因为其中某一件事情超出了自己预估的时间,就导致下面的安排被推后,或者根本没有时间再去完成它。
“今日待办是一个谎言”,因为没有时间弹性的事务安排,会让我们很容易就陷入“完成不了”的焦虑和挫折里,从而影响我们的执行效率。
每天我们必做题是日历上少的事件,往往和时间密切的相关,到点就做。做完就根据要事优先和情境优先的法则,做更多清单事件。
在此过程中,我还可以继续执行易效能的4D原则。
1、删除(Delete):把与目标无关、不重要、没意义的事情从自己的记录中删掉,不执行;
2、推迟(Delay):把和重要不不紧急或者暂时没有考虑好的事件暂且搁置,推迟执行的时间;一旦没有重要紧紧事件的时候,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关注这些被推迟的事件。
3、委托(Delegate):学会授权与合作,将能委派出去的事情尽量派给更适合干这件事的人去完成;
4、执行(Do):那些无可推脱,非你不可的重要紧急事情,就不要犹豫,马上去做!做完以后,去关注重要不紧急的事件,并思考如何改善。
以上就是我们讲的“行动的三大流程”:记录、排程和执行!让大家执行的时候可以活在当下聚焦最重要的事情,把所有内外部干扰都暂时记录下来,然后找一个时间最好是早晚,对事情进行轻重缓急的排程,删除不重要、推迟不紧急,把重要紧急的分成日历和清单,日历和清单都是明确必须要做的事情,日历放置明确时间和日期的事件,清单放置灵活时间的事件。再次其中贯彻4D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