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创作的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56年。
我认同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观点: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大多数人认为爱不需要学习主要有三个前提:一是宁愿把爱当成被爱的问题,而不愿当成爱的问题,换句话说,他们认为爱就是被爱、如何惹人爱。二是把爱的问题设想为一个对象的问题,而不是才能的问题,他们认为难点在于寻找正确的爱的对象。三是混淆了一见钟情与爱的永恒之间的区别,没有人能预测从相看两不厌到相看两相厌到底需要多久。
作者认为,爱是一门艺术,正像生活是一门艺术一样,如果我们想知道如何爱,就必须遵循我们学习音乐、绘画、医学等其他艺术的方法一样。
学习一门艺术有一些必要的步骤,一方面是精通这门艺术的理论,另一方面是熟悉这门艺术的实践。此外,如果想要技艺精湛,必须从心底认同“没有什么比这门艺术更重要的事情”。
这些方法可以迁移到我们的日常学习当中,比如学习沟通的方法,学习写作的方法等等。
什么是成熟的爱?
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
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一种把他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感,但爱承认人自身的价值,保持自身的尊严。在爱之中,存在着这样的矛盾状态,两个人成为一体而仍然保留着个人尊严和个性。
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爱是创造爱的能力,无爱则不能创造爱。
爱有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关心: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爱与努力是不可分的,你爱你为之努力的东西,同样你为你所爱的东西而努力。
责任:责任完全是一种自愿的行为,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表达或没有表达的需要的反映。在成年人的爱中,责任主要是指对精神需求的关怀。
尊重:尊重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成长和发展,应该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让被爱的人为他自己的目的去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为了服务于我。
了解: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深入到本质。爱的行为是充分了解的唯一途径,这种行为超越了思维,超越了语言。客观的认识一个人,才能在爱的行为中认识他最本质的东西。
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在成熟的人身上才能找到这四者的融合。
很多人自以为很懂得如何爱人和如何被爱,即便是没有对象的单身汉,谈起“爱”的理论也头头是道,就像自己是情感专家一样。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和升级爱的能力,才达到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四者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