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序列中,大学是最特殊也最有价值的一个求学阶段。
大学阶段的特殊之处,在于学生脱离了父母、老师的耳提面命,完全卸下升学考试的压力,终于轻松了。
有了太多自己能够支配的时间,反而不知道该怎么打发这些时间了。
以前一直都是父母或老师指引自己的学习方向,大家都在说“考上大学就好了”。
可是考上了大学,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啊。
课表上的课程,再没有家长或老师强制性要求必须去,就算不去,也不会有请家长的严重后果,不去也不会有考不上什么学校的压力了。
考试的难度下降了。考前老师多半会提供考试范围,或者给划个重点,临时抱佛脚突击几天,60分就万岁。
只要不挂科,或者就算挂了科,重修补考通过以后,一样可以顺利毕业,拿到大学文凭。
毕业后考个公务员啊、教师啊国家单位,安安稳稳过一生。
这么一想,大学似乎很难找到一个让自己静下心来读书的理由了。
大学阶段,又是整个教育系列中,最有价值的一个阶段。
小学、中学自不必说,这只是基础教育,是为考入大学做准备。
以毕业后的个人发展、薪酬曲线进行分析,大学是教育序列中回报率最高的一个阶段。投入产出比甚至高于研究生阶段。
初高中毕业的教育回报率,并没有太显著的差别。并不是教育回报率高,确切来说,初高中毕业后个人未来发展、薪酬曲线都较低。
也就是说,初高中毕业后,两者后续都是一样的差。
由于现代社会,社会分工细化程度较高、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大学毕业已经成为很多工作的基本要求。
当然,大学期间专业知识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反而是大学期间掌握的独立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思维方式、处事能力、应变能力等个人素质。
从教育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到毕业后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个人发展、薪酬曲线、工作时长等进行量化,大学的投入产出比最优。
此项最优,并不只是单纯地意味着本科毕业一定比硕士、博士毕业的收入高。
因为收入只是投入产出比中的一个指标,还需要考虑前期投入的学习时间、金钱、精力等成本,以及工作过程中的发展潜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起点和最高点的年限、工作时间比等多项内容。
大学阶段如此特殊,又如此有价值,本来应该最值得认真对待。
但是,由于学习方式、学习要求与中学的不同,很大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因为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反而迷茫了,无聊了。
于是,很多学生开始逃课、睡懒觉、打游戏。
很多时候学生为什么喜欢逃课,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提不起兴趣学习,单纯地逃课就是逃课,哪有什么原因。反正大学里老师管得又不严,考试又没有那么难。
不想逃课,并不意味着真的喜欢学习。
到了课堂,也会人在曹营心在汉,神思已经飘到了修仙界。
到毕业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的大学。
咦,怎么那么快,而且总觉得大学好像没什么收获啊,好亏,玩也没玩好,学也没学好。
因为很多大学生一直处于无聊而又迷茫的困境中,不愿也不能改变这种困境。
这样的大学读起来真的很亏啊。
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学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指引,开始掌握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可以独立创造自己的人生。
这是一种对人生的控制。
当人生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时候,首先问问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世间万物其实都是等价交换。
要想自己的未来拥有怎样的生活,一步一步倒推回来就可以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开始着手准备什么,学习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为之付出多少努力和坚持。
有的大学生,其实并不是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那么,静下心来多读书吧。
读各个专业、领域的书,不要限定于自己的专业。
专业,只是个人掌握的一项技能或者一个方向,并不代表自己只具备这一种潜力或未来。
对于不清楚自己到底有什么兴趣或潜能的同学,多读书,读各方面的书,充分地了解世界、了解自己,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评价。
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那么多种书,总能给自己提供一个方向。
读书,从来都不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为了亲人,而是为了自己。
功利一点的说法,读书是为了更了解这个世界,让自己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和技能,才更能够活得更轻松、更富足。
就幸福感、愉悦感而言,读书可以更了解自己,可以让自己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满足。
读书可以让自己更平和地接受这个世界的复杂,未来的日子里,即使遭遇人生低谷,也能够勇敢地让自己更坚强地获得安宁和平静。
我的大学无聊又迷茫,怎么办?
读书吧。
PS:以上,以平均值为限。传说中的“我一邻居”、“我一朋友”、“我一同学”等神仙级存在,作为特殊样本单独处理,不作为大多数人的参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