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主持编写的最新急性缺血性卒中诊疗指南囊括了180项推荐,其中包含50项改写及61项新的推荐,78项未做更改。中国卒中学会官方英文期刊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SVN)青年审委团队在第一时间对61项新增推荐进行了解读。
其中,有关机械取栓治疗的相关内容如下: 1. 远程卒中网络可将适合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运至相应的医疗机构以接受急性取栓治疗。(推荐级别:IIb,证据水平:B-NR)
2. 应建立一套系统,使得具有潜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或机械取栓适应症的患者中至少50%可在到达急诊室后的20分钟内完成脑部影像学检查。(推荐级别:I,证据水平:B-NR)
3. 对于符合机械取栓适应征的患者,在已有颅内血管影像的同时行颅外颈动脉、椎动脉的筛查是合理的,可为筛选患者及计划血管内治疗提供有用的信息。(推荐级别:IIa,证据水平:C-EO)
4. 对于一些经选择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如果最后看起来正常时间在6~24小时内,推荐进行CT灌注、MRI加权弥散或灌注成像,帮助筛选适合机械取栓的患者,但是必须严格符合RCT研究中证实的可以带来获益的影像和其他标准的患者才可以进行机械取栓。(推荐级别:I,证据水平:A)
5. 对于最后看起来正常的时间为6~16小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如果存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且满足DAWN及DIFFUSE 3研究的其他入选标准,推荐机械取栓。(推荐级别:I,证据水平:A)
6. 对于最后看起来正常的时间为6~24小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如果存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且满足DAWN研究的其他入选标准,机械取栓是合理的。(推荐级别:IIa,证据水平:B-R)
7. 对于机械取栓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的24小时内将血压调整至≤180/105 mmHg是合理的。(推荐级别:IIa,证据水平:B-NR)
8. 对于行机械取栓并获得成功再灌注的患者,调整血压至≤180/105 mmHg可能是合理的。(推荐级别:IIb,证据水平:B-NR)
9. 对于急性颈动脉供血区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mRS 0~2)并适合颈动脉内膜切除或支架术的患者,应常规于入院后24小时内行无创性颈动脉血管影像学检查。(推荐级别:I,证据水平:B-NR
机械取栓时间窗增加到16/24小时,将大大增加能采用机械取栓的患者人数,脑梗机械取栓是否如同PCI一样,成为常规治疗手段?目前中国国内主流的取栓支架厂家为美敦力、史赛克和强生,当市场规模即将迅速放大,产品性能、准入、价格、继续教育和推广都能成为决胜因素。